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立業:職業

(大智教化之人生三齡 22 / 48

我選擇念哲學,出路原本就不甚寬廣,到頭來只有教書一途,卻稱不上一技之長,困而學之而已。不過當年想謀得一職似乎不太困難,我拿到碩士去當預官,退伍後三週便進入雜誌社幹記者,且一待就是三年,算是穩定職業而非流動工作了。只是說來慚愧,擁有六年哲學訓練投身傳播界,非但派不上用場反而礙事;因為學校要求引經據典寫艱澀論文,雜誌讀者卻只希望讀輕薄短小的流行八卦,一開始還真的難以適應。尤其我一入行先後被派往女性月刊及電視周刊從事採訪,跑去紡拓會跟專家請教印染設計,在咖啡廳訪問演員歌星為其寫起居註;最初不免產生挫折感,好在接觸過張艾嘉、楊德昌、鄧麗君等大咖後,又覺不虛此行。尤其任職的雜誌社屬於電視臺關係企業,讓我還有機會上電視,在兒童節目中充當開心果圓桌武士,為生涯起點平添了幾分笑果。

雖然我將自己真正的生涯起點,定於三十五歲正式任教時,認為此乃教育事業之始;其實早在之前九年就已具備發展條件,只是缺乏強烈動機使我擇善固執地走下去,於是仍然決定另起爐灶。話說兩年預官役的後半是在軍校當教官,不似帶兵出操演習,生活極其悠閒安定;眼前退伍尚不知何去何從,竟一度產生自願留營繼續幹教官的念頭。我出身行伍家庭,父兄皆為職業軍人,若留在軍中並不令人意外。但那一陣看見同僚個個都在準備出國深造,讓我也心癢而蠢蠢欲動,最終還是選擇回歸老百姓生活。結果退伍後在準備留學之際意外進入傳播界,靠著大學社團經驗,竟然也能夠在陌生領域中逐漸如魚得水,悠游自得。雖然一年後的確出去放洋了一學期,但是為了修習心理學專門學分,又回來邊補課邊幹編採,如此一晃又是兩年。


離開傳播界是因為考取哲學博士班,連帶把出國改念心理學之夢亦一併捨去,老老實實重操舊業,一方面更上層樓攻讀博士學位,另一方面則以兼任講師身分步上大學杏壇。回想起當講師的慘淡歲月,還真的是退到找工作謀生糊口的窘困地步。辭去傳播界專職是為全心念書,速戰速決拿學位。但是博士班的助學金只有職場薪資的十分之一,連自己都養不起;偏偏博二時又結婚成家,只好到處打工,賺取微薄的鐘點費。記憶中至少一度同時在三所大專兼課,騎部破摩托車穿梭奔波,但也僅能量力而為,以寫論文為重,到頭來還是得靠太太養家。所幸我下了重大決心要衝出重圍,結果意志集中力量亦集中,真的以三年半時間順利取得學位。此較修業下限僅多花半年,比起有些同學辛苦拚上七、八年方修成正果,的確超前許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