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死於安樂


【人生微言】

    猶記四十四年前甫入大學,就被糊里糊塗拉去參加新生盃辯論賽,主題是「安樂死合法化」。當年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落實此道,近半世紀後的今天,則大有進展且已樹立起各式標竿。「安樂死」一辭是日本人根據孟子「死於安樂」之說所取的漢譯,但其外文原意係指「容易」而非「快樂」的死亡,因此「生死學之父」傅偉勳教授建議翻作「安易死」。它所追求的乃是好死及尊嚴死,認為「賴活不如好死」;尤其是仰賴維生器材苟延殘喘,不如自己或借他人之手作一了斷。美國有位醫師卡福肯便提供此類服務,後來拍成電影「死亡醫生」,是瞭解此道的入門作品,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