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立言 39:《生命教育——倫理與科學》(二)


 

        用講述生活故事的方式推廣生命教育,宜盡力而為適可而止,勿流於自戀式的無謂宣傳。這點我其實早就了然於心,何況一介書生的平凡人生,又何以值得大書特書?但我卻自覺地反其道而行,連自傳和回憶錄都已出齊,眼前這些通過回顧舊作以勾勒一以貫之心路歷程的小品更屬之。為何我要明知故犯?多少因為老來深感時不我予,而對大智教化的使命感卻與日俱增,遂以文字舖陳不吐不快,同時兼具自我療癒及貞定效果。身為大智教化主,十二年來真正相信大智教義的始終只有我一人;看似吾道頗孤,知其不可而為,其實這正是自了漢的療癒之道。自我療癒可達於自我貞定,此即新書以《大智教的貞定》為副題的真諦。「我手寫我心,存在即自知」體現出我的寫作目的,因為寫出就算發表,立言便將不朽,越老越能玩味「萬法唯心造」之奧義。若云作者癡,則視為道不同不必為謀。

 

        看官請放心,自我貞定不會走上唯我獨尊,頂多見仁見智而已;回首書寫心路歷程,自得其樂且樂在其中,於願足矣。「生命教育二書」聯袂出版,算是舊文結集;前書納入七篇學術論文,後者則囊括學理的實務論文、一般論述,以及體驗的專業考察、生活反思和讀書心得。本書匯編19932003十年間的生命教育相關論述,但是生命教育作為官方政策應運而生乃是1997年的事,較生死學問世晚四載。生死學後來雖然被生命教育收編,但後者在學校內推動的重點卻放在倫理教育,用以取代傳統德育。本世紀頭八年由獨派執政,苦心積慮要去中國化,遂對深具中華文化內涵的傳統德育欲去之而後快,剛好幾乎全盤西化的生命教育適時派上用場。所產生的偏差結果,雖曾被譏為忘本及缺德,最終仍不了了之。傳統德育充滿儒家教誨,可用道家稀釋,代之以生命教育則屬過與不及。

 

        二書內容皆成稿於2003年以前,尚未觸及半百知命的重大心智典範轉移。不過那些年因為去中央大學哲學所兼課,開授生死學與生命倫理學相關課程,不時應邀參加研討會發表論文,便從善如流隨著學術圈文字表述與遊戲規則起舞,無形中累積起一些成果。待生命教育逐漸蔚為風氣,乃順勢結集出版,意外打響知名度。《生命教育——倫理與科學》所載的七篇論文,有四篇討論生命倫理學,其餘則涉及女性學與宗教學。事實上後者乃是我的升等參考作部分轉載和延伸,屬於較早作品。用學術教育界的眼光看,早先研究走的是正統科學哲學路線,後來轉向女性主義則屬另類;至於關注宗教議題,是因為協助籌設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我原本自忖尚有幾分宗教感,後來一涉足才發現深不可測,便急流勇退,更敬而遠之,唯一收穫是留下幾篇雪泥鴻爪的粗淺研究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