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立言 36:《殯葬倫理學》(二)

 


 

        應用倫理學屬於應用哲學的分支,大智教的基本內容正是一套兼具理念與實踐的華人應用哲學;其建構原則為「西用中體」,即以本土文化及需求為主體,西方觀點和經驗為應用。由於專業倫理在西方學術教育界已經研究推廣多年,幾乎成為專業教育的基礎與共識。因此當政府要通過殯葬改革以樹立殯葬專業時,自然會想到參考其他行之有年的專業,而於法規中明示以參考社工師來設置禮儀師。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像社工、諮商、醫護這些專業都是西方產物,殯葬卻屬相當古老的傳統行業,且糾纏於宗教民俗種種陳規中難以自拔。因此一旦要讓如此守舊的傳統行業,轉型為前瞻的現代專業,必須大破始能大立。問題是革新下的破除舊日觀點和作法絕非一蹴可幾,而是一段漫長磨合。專業倫理教育對尚未入行的新人較易被接受,已是業者或在傳統葬儀社工作的人,就會出現認知落差。

 

根據我與傳統業者接觸近三十年的經驗看,他們心目中的倫理教育乃是「慎終追遠」之類古老教誨如何操作,也就是講究「行禮如儀」的不逾矩,以免違反傳統禮俗。空大其實另有「殯葬歷史與禮俗」一課,講授相關操作技術,背後有著一定傳統倫理規範;但這些跟殯葬倫理學希望讓從業人員具有現代化專業意識的要求,似乎存在一段鴻溝。所以當我運用本書於2020年秋季在空大開授「殯葬倫理」一科時,開宗明義便強調此乃哲學課而非禮俗課,多少會讓期待禮儀師證書儘快到手的傳統業者感到陌生和壓力。尤其當網路播音講課、線上同步面授,以及考試命題閱卷皆由我主事時,師生認知差距立即可以感受到。因為期中考的哲學分析,讓許多同學無所適從,我只好慈悲為懷,在期末採取開書考試,總算皆大歡喜。看來專業倫理要在殯葬業當中推廣普及,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撰寫《殯葬倫理學》之初,我就想到必須將它先行定位,以免日後任教時討論失焦。在本書首章中便寫道:「人生不脫生、老、病、死四者,當醫師、護理師著手費心於前三項時,禮儀師便致力於最後一項。這些皆屬民生所必需,也都在善盡功德、服務社會。各行各業都有職業道德,以自我約束,並造福消費者;專業領域更形成專業倫理,……以維繫專業水準和形象。當殯葬業邁向專業化之際,殯葬倫理乃應運而生。……殯葬倫理學由殯葬學與倫理學統整而成,基礎內更含有各種哲學思想……」在我的心目中,殯葬專業甚至足以類比於醫護專業;既然醫學與護理教育都要開授倫理課,殯葬教育理當從善如流。無奈當空大生管科成立時,層級對象設定在二專而非五專,尤其想吸收業者來修禮儀師證書所要求的二十學分,反而少有期待修滿八十學分取得副學士學位的社會人士選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