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教化:生活觀
03∕40
1 生活的感受
1-3
鼻
華人相當看重飲食文化,還有人對中國菜加以分類,標榜不同菜系;然而無論怎麼細分,總會講究「色香味俱全」。我對飲食頗有興趣,好吃好喝,卻缺少相應的文化素養;有一年呼朋引伴報名參加江南美食團,盡興吃喝玩樂,熱鬧有餘,門道則顯得不足。為了探索門道,我又打開電視,看著旅遊頻道中的美食節目過過乾癮。一回得見洋人走訪臭豆腐製作過程,面對成排發霉豆腐嚇得落荒而逃的鏡頭,覺得十分有趣。記得在美國我也吃過長霉的臭起士,並不認為有啥可怕,看來是洋人少見多怪了。
不過在異味食物中,我對榴槤確實不敢領教,勉強嘗了幾口便棄甲投降。一個人大可不必跟自己的鼻子過不去,「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即是硬道理;生活中讓茗茶、美酒處處飄香,才算得上雅致。一般人多喜香厭臭,愛美者遂發明了香水、香精,亞洲人到寺廟祭拜,更有拈香祈福的動作;在香煙繚繞之際,精神境界也隨之開啟。不過另一種意義的香菸,在現今似乎越來越不受歡迎;到處禁菸之中,癮君子的處境的確日下。我曾在一座大型機場內,看見成群菸槍擠在一間斗室猛吸,完全失去沉醉其中的樂趣,只能說聊勝於無。
我極少吸菸,只有在飲酒微醺時來上一根,甚至佐以檳榔助興。別人覺得大學教授嚼檳榔不太像話,我卻認為沒有必要對它貼標籤;何況這小小果實已成為臺灣第一大農產品,沒嘗過的人豈不遺憾?菸、酒、檳榔,再加上練歌場,構成臺灣在地文化的特色;我在中南部鄉下住過四年,對此並不陌生,有時還會懷念起那段悠閒的日子呢!回到人中的鼻子上面來觀察,洋人所擁有的英挺鼻樑,似為東方人所望塵莫及;但是我們的老祖宗,卻對這個顏面正中嗅覺器官的造型,歸納出一些預卜吉凶的道理來。
我其實不太在乎自己的容貌,更沒想到去看面相;不過當有人對我的蒜頭鼻指指點點,並且發表意見時,我還是不免會介意。嫌我醜倒也無妨,說我的長相漏財,就有些傷感情啦!雖然我非大富大貴之人,但追求在安定中求進步仍為心之所嚮。只要衣食不缺、住房無虞,我仍然希望在有生之年繼續發展個人專業。我的專業乃是哲學,但是不包括算命。如今哲學工作者多半在大專院校中謀生,於是我便努力去扮演好教師的角色。人家說當老師也要嗅覺靈敏,意謂必須聞得出學生的喜好,否則落得無人來選課,豈不要捲舖蓋回家?
若說嗅覺靈敏,大概沒有比犬類更厲害的。這種由狼演化而成的家畜,號稱是人類最佳朋友。不過狗兒對主人忠心耿耿,多少跟味道有些關聯;狗認主人主要是靠聞出來的,一旦主人失去原有的味道,恐怕還會被狗眼看人低呢!犬類靠著鼻子和忠心贏得人類的肯定與讚許,並賦與緝毒及看家護院等重任。不過當社會上以「狗仔隊」、「雞鳴狗盜」之類說法,來形容一些見不得人的偷雞摸狗情事,是否有對狗兒污名化之嫌?然而從另一方面看,狗仔隊無所不用其極地對政商名流及演員歌星進行跟蹤偷窺扒糞,有時真的會讓一些貪官污吏無所遁形。在大家看熱鬧之餘,也算造福百姓,這或許是民主社會的特色之一。
現今生活流行一種芳香療法,請知名演藝人員代言,曾蔚為風潮。我太太有個同學覺得此道大有商機,乃花重金拜師學藝,希望出道後到大陸去開店推廣,同時當下便邀請親朋好友集資共襄盛舉,令我太太亦為之心動。我笑稱不要到時候血本無歸,需要用芳香療法來作心理治療。依我之見,以撲鼻清香來安頓心性、調適生活,其實自古有之;把它形容成某種療法,多少跟現代人身心不夠健全有關。反躬自省,我的身心同樣未達健全之境,但是受惠於哲理思索,略懂自我調適之道,嚮往自然無為,對大自然流露的芳香樂於親近,但是人為造作的香油香精之屬,就顯得敬而遠之了。
不過我並不排斥酒香與咖啡香,或許對其中的浪漫情調有種「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求償心理吧!浪漫屬於一份可遇不可求的感受,它的本質是沒有負擔的快樂。記憶中我在當兵和短暫留學那兩段日子裏,似乎是充滿浪漫的;前者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後者由於「獨在異鄉為異客」,都處於從熟悉的現實中抽離的景況,反倒詩興大發,留下一生中難得的雪泥鴻爪。其後至今竟然完全沒有詩興流露,幸好近年尚能維繫一股「我手寫我心」的熱情,短文小品不斷問世。如今小品文寫到鼻子上面來了,讓我有機會對自己的五官內外作一檢視。人貴自知而後知人,唯有持續跟人良性接觸,才會激發出智慧的火花,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