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沉淪:妄
語言是人類獨特的溝通工具,地球上有極多種語言,構成相當複雜人際關係網絡,而語言的基本功能,即是讓人際關係順利運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語言已經轉化成各類資訊,通過不同的管道到處流動;像報紙、電視和網路,便是現代人經常擷取最新資訊的管道。以網路為例,其迅速流通及無孔不入的特性,讓居住在世界各角落的人無所不知;但是其資訊卻有可能以訛傳訛。近年流行一種由網路人口集體創作的「維基百科」,確實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但是集體創作並不保證它的內容一定正確無誤,尤其當錯誤尚未被更正之際,積非的資訊成是卻早已到處流傳了。
為了遏止學生只上網找資料卻不肯花心思讀書的歪風,美國有些大學甚至明令禁止學生只採用「維基百科」的內容寫報告或應考,否則不予計分。我寫碩士及博士學位論文的時代,也就是三、四十年前,網際網路在臺灣尚未出現,甚至聞所未聞。研究生的標準作法是上圖書館翻閱書籍與期刊文獻,然後記在一張張卡片上。我嫌卡片太厚重,便將專書及論文的索引分類列於活頁紙上,寫作時系統地檢索,十分方便。如今這些檢索工具我依然保存,以懷念那段苦中有樂的自學時光。還記得我為了蒐集博士論文素材,跑到一所美國大學的圖書館內,泡了大半個暑假,影印上千頁文獻,帶回來一一加以分析歸類。
那時候臺灣找不到的資料只好出國尋訪;相較過去資源匱乏時的無以為繼,現在資訊泛濫下的無可適從,還真的在考驗學生的統整能力。只是我很反對研究生僅從網路找資料卻不肯讀書,因為網路實在太容易以偏概全了。佛教勸人莫「打妄語」,其實就是要人們少「說瞎話」。瞎話有很多種,存心騙人是一種,以偏概全則是另一種。一個人若想有清楚的判別能力,主動接受教育是可行的途徑,但是教育的內容也可能被扭曲蒙蔽。曾讀過報載日本琉球沖繩島有十一萬人上街抗議,原因是日本政府在教科書中,抺殺了二戰時要求琉球人「玉碎」的悲慘史實。
戰爭末期美軍準備登陸琉球再進攻日本本土,日軍遂到每戶人家中發給一顆手榴彈,要求全家集體引爆以效忠天皇。此事在歷史上完全被漠視,過去臺灣的「二二八事件」也有類似遭遇,但如今已獲平反,且訂為國定假日,悲情理當得到疏解。某些政治事件,明顯是一個政權或政黨的錯誤,但不能因此構成其原罪,否則便犯了邏輯上的「本質主議的謬誤」。簡單地說,我們不應只根據一個人的出身,就斷定他未來的行徑,因為時空因素不斷在改變。就像過去大陸上以「黑五類」等「成分」為人定罪,或有一陣臺灣以「外省人」的「省籍」判定忠奸;這些都是思緒混亂所致,若是拿到檯面上來硬拗,就屬於「打妄語」了。
有人說政治和外交辭令不必太在意,但是說多了、聽慣了而積非成是,多少會左右選情,甚至有可能影響及未來的國計民生。現在的政治人物為求勝選,可以不計手段地攻訐抺黑對手,偏偏有不少選民喜歡這種刺激的「羶色腥」操作手法。宏觀政治上的「打妄語」,其實在微觀的組織中也屢見不鮮。無論是機關團體或是公司行號,沒有不打小報告抺黑中傷他人的情事;而自視清高的教育場所,有也過之而無不及。組織內的中傷言語,以抺黑及抺黃為主,我自己便曾身受其害。也許我的造型及作風不夠資格列入好色之徒,覬覦者只好盡量把我打成貪財之屬。
當年我身為學校主管,竟有另外一名不相干的主管,在會議上公開揭發我拿學生送的金項鍊;由於開會時我不在場,子虛烏有之事也無從答辯,但不久上位卻聽信片面之辭,打電話勸我辭掉行政職。我想這還是一所佛教大學,主事者居然為妄語所惑,實非久留之地,乃毅然決然連教職一併辭去,以免日後再被人落井下石。果然數月後我又遭指責縱容學生抄襲,好在我早已離開那個是非之地了。「千夫所指,無病而死」,對於閒言閒語、蜚短流長,我想起碼要秉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原則行事與處世才好。
我身為大學教師,一向認為行政職務不過是兼差,隨時可以撤除或放棄;偏偏有人視之為恩寵「做官」,這只能說是彼此所見不同吧!倒是教書為良心的事業,不應在課堂上打妄語而誤人子弟,否則要下十九層地獄。我上課及寫書總是強調言無不盡、我手寫我心,希望同學們學習我嚮往的表裏如一生命情調。但是身邊的人總批評我太童騃單純,容易吃虧受騙上當。我在想自己所擁有的,都是一些精神性財產,有啥好騙的?至於物質財產,只不過是準備養老的家當;我沒有子女,死了也帶不走,到頭來還不是散盡人間,又有什麼好留戀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