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立言 65:《從常識到智慧——生活8×5》(二)

 


 

       花費一整帖篇幅去檢討本書的失敗,並非純然發牢騷,而是想瞭解其中緣由。事過境遷後,由大智教化視角進行反思,我的失策完全來自沒有堅持我手寫我心。如此看來那位給負評的讀者還真算得上知音,因為我一方面想走溫情媚俗路線,另一方面又要達成兩千字下限要求,結果弄得左支右絀,進退失據。有此教訓後,我乃堅持走自己的路,不再做些力有所不逮的事情。好在之後著作大多擁有自主規劃與操作空間,令我感到海闊天空,自由自在,從而讓大智教義水到渠成,自然流露。回頭來看,《從常識到智慧》也非一無是處,還是盡可能發人所未發,像是提出「常識」觀解的重要,便受惠於波普的「常識實在論」。我認同常識,嚮往智慧,卻對大多數系統知識有所疑慮,尤其是看似嚴謹的哲學論證。因為那些經常為門戶之見,屬於「親見知識」之後「見山非山,見水非水」的分別心。

 

       批判歸批判,本書還是有些發明,亦即從事常識的觀解。我在〈自序:常識即生活〉中寫道:「現代生活中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常識?我發現『口頭禪』是很理想的現成素材。所謂『口頭禪』,就是大家朗朗上口、人人對它都有一套自己看法的日常概念;尤其透過數目字來表達,更為民眾所熟知。像儒家實踐的『五倫』、佛家探討的『五蘊』等,皆有其常識性的解釋。」我正是以此為方便法門,集結了八組生活課題,分別提出五點說明,遂名之為《生活8×5》,其標題如下:「生活的感受:眼、耳、鼻、舌、身;生活的領略:色、受、想、行、識;生活的執著:貪、瞋、癡、慢、疑;生活的沉淪:殺、盜、淫、妄、酒;生活的規範:仁、義、禮、智、信;生活的態度:溫、良、恭、儉、讓;生活的關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生活的開展:修身、齊家、合群、治國、入世」。

 

       我對此表示:「本書正是我的常識之見,它不必莫測高深,有的只是深入淺出、淺顯易懂的思緒引申。這是我作為哲學邊緣人的生活故事之書寫,目的並非建構哲學知識體系,但確實在為安頓人生而著書立說希望達到潛移默化的理想,能夠反身而誠,作出人生中最適當的存在抉擇。本書即依此理想而寫,如果要給它一個課名,就當作是柔性的『生活哲思』吧!」對照於編者所寫的出版緣起:「跳脫一般市面上的心理勵志書籍、或一般讀物所宣稱『神奇』、『速成』的效用,本叢書重視知識的可信度與嚴謹性,並強調文字的易讀性與親切感,除了使讀者獲得正確的知識,更期待能轉化知識為正向、積極的生活行動力。」我自忖未能達到編者的託付,但仍然盡量以個人常識之見,去滿足社會上知識性需求,以激發讀者的愛智慧見。哲學原意正是「愛好智慧」,此即本書寫作宏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