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立言 60:《觀生死——自我生命教育》(二)


 

        「大智教化院」是我目前擁有的三處網誌之名,雖屬傳教布道的方便法門,更多時候則歸自我療癒貞定之道。「我手寫我心,存在即自知」,作為哲學系以外的教師,邊緣處境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缺點在於未身處圈內無從比較,只能自行其是;好處則為在外大可海闊天空借題發揮,揮灑自如。對我的自了漢性格而言,沒有進入本行發展生涯,無寧是幸運之事;它成就了我在生死學與生命教育方面的志業,進而開出大智教化坦途,老後備感欣慰。對此我在本書收錄的〈哲學教育工作者〉之中有所自省:「年輕時基於一股『非如此不可』的『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毅然把哲學系填為大學聯考第一志願,結果……成為大學哲學教授。……卻始終以『哲學教育工作者』自視,有時甚至自我調侃為『哲學從業員』。」我非哲學家,卻希望以「思者醒客」身分宣揚大智教。

 

        在〈人無「信」不立〉之內我寫道:「身處華人社會,宗教氛圍原本即淡然而多樣……。然而縱使不信教,並不表示人生不需要作為靈性支柱的生活信念。『靈性』……更好是指一種內在需要的『精神性』。我認為這便是人生圓滿的起碼條件。反身而誠,我對信仰有所認同,卻不喜涉足宗教活動,看來只能也只求『自度』。」此文寫於2003年,經過多年自我開示與貞定,終於醞釀出具有反諷性質的擬似宗教「大智教」,藉以自度度人安身立命了生脫死。度人之事一切隨緣順其自然,倒是自度即屬從療癒到貞定的個人修行工夫,我至今未曾稍懈,持續書寫便是證道。其實寫作之於我並非水到渠成,而是困而學之。年輕時信心不足,不敢輕易為文,下筆亦僅述而不作。但是念文科只有二途,不是耍筆桿就是耍嘴皮,我先做記者後當老師,信心日增下終能既述且作,揮灑自如。

 

        《觀生死》百帖中最後一帖〈終身學習〉有如下表述:「當老師和寫書,是我這輩子想也沒想到的事業。大學畢業以前,我的功課都很差,壓根兒就不曾考慮當老師;後來勉強考上研究所,開始體驗到為學的樂趣,就一路讀到博士,出來自然走上教書一途。大學教師寫論文是本務,為了更上層樓,還得擠出一本專書來。然而當我正式取得教授資格後,卻感到悵然若失,彷彿人生從此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在偶然的機緣下應邀撰寫教科書,一回生二回熟,竟然越寫越順。……它們都跟生命教育有關,就當作是中年以後終身學習的成績單吧!」原本以為當教學生涯告一段落也就同時擱筆了,未料入老前後心智成長居然更上層樓,五年五書讓我評上客座教職,教書和寫書的生涯竟得奇妙重整,於是乃有集大成《宇宙與人生——大智教的貞定》之創作。其中詮釋舊作,依然借題發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