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結集的「生命教育二書」銷路不差,也帶動些許討論風氣,讓我接續在2007年推出「自我生命教育二書」,六年後更增為三書。「自我二書」的結集其實相當偶然,是因為之前答應一家大型書局撰寫通俗心理學專書,完成後竟然被退稿,原來我寫成應用哲學書不符所需。書稿被退契約猶在,只好另寫一本交差了事。原先這本後來名為《觀生活》自認滿意,乃搭配百帖散見各書的專欄文字,再度編輯出版「二書」。《觀生死——自我生命教育》匯集起我在七種教科書內的「情意教育專欄——心靈會客室」大部分哲理文章,增補編成百帖小品文集,成書動機尚包括應讀者要求。原來我曾以《醫護生死學》在耕莘護專授課,百餘小女生對教材內容還不如每章後小品來得感興趣,紛紛慫恿我日後將之結集出版,沒想到果真水到渠成,讓我擁有繼《心靈會客室》之後第二種小品文集。
《觀生死》與《觀生活》聯袂問世,首先要在書名上有所連貫。想到之前講授生死學係以學理為主,如今匯集情意小品以文會友,無非希望引起有緣人反思個人生死觀,遂以《觀生死》為名出版。至於同樣以小品形式撰成專書而非結集的《觀生活》,則初步建構起為大智教化奠基舖路的完整人生哲理觀點。而間隔多年出版的《觀人生》,更首度提出「大智教化」之說,但仍列為「自我生命教育」系列著作,之後的書寫則一律標幟大智教化。《觀生死》可視為《心靈會客室》續篇,其緣起載於自序:「本書……收錄了……一百篇哲理散文,它們全是以一個名為『心靈會客室』的專欄型態問世。……最早見於《人間福報》婦女版,……感謝……當時的主編高雷娜女士,她是我的老同事與舊識……。因為她的邀約,讓我手寫我心,使我有機會從『文字工作者』轉化為『作者』。」
百帖具有哲理性質的情意小品共分為四大主題:「生老病死、生住異滅、生生不息、反身而誠」,由於文章承載了不同教科書的背景,而我所關注的人生議題多集中於生老病死,遂以此一主題先行,首帖〈單身貴族〉更格外具有深意。我以此文堅定提倡無後主義,實踐至今已屆四十載,始終道喜充滿。近年更列為大智教友四項條件之首:「無後、中隱;安樂死、自然葬」,兩組條件分屬安身與了生之道;但以最後一項為基本條件,其餘則隨緣隨喜。百帖尚含〈瘟疫〉一文,與近來持續的疫情相呼應,重讀更覺感慨不已:「人生如戲,但是苦難當前,卻不能遊戲人生。像我身為一名教師,學校規定進入校園一律戴口罩,於是我蒙著面站在講臺上,對著一群蒙面學生,講授同步體驗的『生死學』。」生死議題看似遠在天邊,卻又不時近在眼前,生死書寫遂顯得更貼近每個人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