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立言 61:《觀生活——自我生命教育》(一)

 


 

       《觀生死》與《觀生活》結成二書同時問世,序言分題為〈心靈會客室〉和〈生命情調的抉擇〉;前者代表百帖小品的特性,後者則反映我的存在體驗與抉擇。在後文對全書旨趣有所闡述:「《觀生活》分為『我手寫我心』、『人學觀』、『人學的應用』、『生活的開展』、『生活的本質』、『生活觀』等六篇,其中首尾兩篇分別呈現我的敘事觀點和人生哲學,其餘四篇則有系統地探討人與生活諸面向。本書可視為我的第一種人生哲學著述,是我對近四十年前的年少心靈提問之自我回應,理當歸於自我生命教育成果。全書凝聚起今年初半月沉潛用心之所得,也算是當下生命情調的抉擇。」全書在2007年春節期間連續十六天伏案完成,平均一天七千文,雖未打破之前二十五年當《電視周刊》記者的八千記錄,依然寶刀未老。由於它具有彰顯自家本事的里程碑意義,值得花較多篇幅深入介紹。

 

        說《觀生活》是我寫作上另一座里程碑並不為過,因為這是我頭一部既述且作的著書立說之作,它系統地提出我的宇宙與人生哲理,在末篇中以五帖次地舖陳,此即「存在主義、現世主義、後科學人文自然主義、後現代儒道家、知識分子生活家」。這些哲理與其說具有知識性,不如視為通俗信念情意表述,乃係我心目中的「華人應用哲學」。我涉足哲學至今超過半個世紀,終於認定自己絕非專家,卻樂以雜家自居。對此我有自知之明:「我生活周遭有些標榜著『新儒家』或『新道家』的中生代學者,他們都對理論探索與學問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這些全是積數十年之經驗的思想結晶,我望塵莫及,也不期待與之並駕齊驅;我想另闢途徑,走生活實踐的路線,尋求類似應用倫理學的『生命的學問』之開展。」而我作為「思者醒客」的「愛智慧見」,到頭來也終於成就一家「哲普」之言。

 

        本書的出版一波兩折,曲折之後竟出現意外收穫,確為滿意結局。自序有云:「有家出版社編輯邀請我用《心靈會客室》的筆調,為一套通俗心理學叢書撰稿,以自我療癒各種疑難雜症;我一時興起,竟然寫成應用哲學著作,當然不符所需。不過在極短時間內反身而誠,從而暢所欲言,的確是種難得的自我觀照。為了保留這十六天心路歷程的雪泥鴻爪,我決定以其本來面目公諸於世,說與有緣人分享。」我雖然曾經赴美念了一學期心理學,但淺嘗即止,仍回到哲學懷抱。對此我有如下省察:「年輕時我選擇了哲學,而立之後哲學選擇了我。」我始終認為心理學脫胎於哲學,二者仍有相通之處;將通俗心理學寫成應用哲學並無可厚非,自我療癒並不限於心理輔導,哲學諮商同樣有用武之地。我所宣揚的天然哲大智教,正是一套類似哲學諮商的自我療癒與貞定之道,亦即自我大智教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