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立言 64:《從常識到智慧——生活8×5》(一)

 


 

 《從常識到智慧——生活8×5》雖是我三十四部著作中,唯一的知名大書局出版品,但在問世前後都充滿波折甚至挫折,對個人而言可視為失敗之作。當年本書編輯曾讀過《心靈會客室》,認為我適於寫些心靈雞湯般的讀物,乃盛情邀約,我也樂於共襄盛舉。這是一套自我療癒叢書,編者在緣起中如此寫道:「面對著一個個受苦而無助的靈魂,我們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而身為對社會具有責任的文化出版者,我們又能為社會做些什麼?這一連串的觀察與思考,促使我們更深刻地反省。以此為基礎,我們企畫了〔LIFE〕系列叢書,邀請在心理學、醫學、輔導、教育、社工等各領域中學有專精的學者,提供社會大眾以更嶄新的眼光、更深層的思考,重新認識自己並關懷他人,進而發現生命的價值,肯定生命的可貴。」這無疑是推動生命教育的良法美意,於我卻顯得眼高手低。

 

       那時我雖然任教於教育所,卻自認為哲學人文學者,對行為社會科學的通俗表述並不在行,下筆行文很容易偏離編者的要求。其實我對寫作本書充滿熱情,因此在短短十六天內便完成任務,無奈興奮交差後許久未見回音。終於有天被請去喝茶,告知審查結果必須大修,並附上專家意見。當時我感到很驚訝,認為此非學術著作,何以得此負評?回家後反思再三,告知決定重寫一本,不再費事修改了。被嫌棄那本不久以《觀生活》為題上市,新書《從常識到智慧》則隔了一年多才出版,副題為《生活8×5》,意指我熬煮了八五共四十盅有關生活的心靈雞湯,希望為讀者指點迷津。本書在國家圖書館編目的分類為「1.人生哲學2.生活態度3.修身」,總算擺脫掉行為社會科學的標籤,回歸人生哲理表述。只是我下筆已盡可能採取溫情式柔性態度,卻得不著讀者認同,更適得其反。

 

        記得早年官方推動生命教育,希望培養學生擁有一顆「柔軟的心」;這點對未成年人尚無可厚非,於成人大眾則不免矯揉造作。想我的稟性氣質不但傾向自了漢,更不時憤世嫉俗,也因此最欣賞的哲學家乃是叔本華。要我推動生命教育的最佳進路便是哲學批判,而非心靈雞湯加上團體帶動唱那一套溫情媚俗。問題是《觀生活》寫成哲理書被退稿,我只好委曲求全,隨俗再寫一本交差了事。偏偏編者要求文章每篇須達兩千字,對我而言更是窒礙難行。因為我遵循散文大師周作人的寫作原則,認為小品文宜以千字為上限;若是一篇兩千,難免畫蛇添足。四十篇「中品」問世後如釋重負,大書局舖貨也的確到位,連對岸都買得到,只是得到的回饋卻令我十分洩氣。看見網上有大陸讀者留下「矯情」二字,當即恍然大悟;若非真正「我手寫我心」,只會落得事倍功半,甚至裏外不是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