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生物人:動物與植物



人類無疑是一種動物,也是動植物通吃的雜食生物,但是沒有一個人會希望變成植物人。這使我想起二十七年前發生在我所服務學校的一樁奇特事件。1990年銘傳由女子商專改制升格為管理學院,開始男女兼收,大一新生迅速形成「班對」,也就是同班的戀人。有個小伙子騎機車接送女友上下學,還把自己的安全帽給她戴;有天不小心出車禍,女孩沒事,男生昏迷不醒長達半年,呈現植物人狀態。家屬受不了想放棄治療,但是病人可以自主呼吸,就不能棄養。這時慈悲為懷的校長包德明女士聞訊,決定慷慨解囊相助,並為其尋求最佳醫療途徑。車禍一年後,年輕人竟奇蹟似地甦醒,無奈卻出現失憶症,連家人都不認得,更別提回校讀書。二十上下的大男孩,家人想到得照顧他一輩子,不禁又怪罪起校長來了,這真叫做「情以何堪」!

通常植物人復甦的機會不多,而大家也許不知道,臺灣在這方面已經默默地創下一項世界紀錄,那便是存活得最長久的植物人。或者有人還記得王曉民,一名優秀的女子高中儀隊隊長,1963年遭逢車禍昏迷,至2010年始告別人間,臥床長達四十七載。她的父母在照應她多年後雙雙去世,後來靠妹妹繼續未盡之責。試想若沒有政府或民間團體力量的協助,任何一個家庭中出現如此慢性疾病或罕見疾病患者,必須長期投入照顧,將會對家人的生活形成多大壓力與影響!我們要如何以生活的智慧去因應各種變局?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多方瞭解社會上各種支持性團體的運作,並且勵行身心健康的養生之道,將對規避風險大有助益。近年有人提倡用蓄養寵物或盆栽園藝來修身養性,將動植物的活力與美感引入人們生活中,倒不失為可行之道。

    動植物可以增添我們的生活情趣,但是不見得好養。太太交代我為花盆澆水,不知是否水分太多,植物竟然被浸泡枯萎,我也免不了被數落一番。更早的時候家中遭竊,朋友寄養了一隻博美犬,希望能看家護院。小狗僅三歲,卻重達五公斤,看來被過度飼養,已有步履蹣跚、氣喘不適的毛病;我乃嘗試實施斷食療法,令其過午不食,半年後縮成兩公斤半,但狗眼從此視我如寇讎。此犬後來另謀飼主,十四歲才歸陰,可謂修成正果矣。人類以前把貓狗等當寵物,近來則視為伙伴或家族成員,甚至稱之為「毛孩子」,這是對有情眾生的尊重。我追求生活簡化,連孩子都不生,更別說養貓狗了。內人屬狗,小名亦喚「狗」,家中狗來狗去,一點也不寂寞。現在只希望窗臺上剩下那幾盆花能夠欣欣向榮,對我而言就算功德一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