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的開創,是二十世紀重大科學成就之一;1953年有兩名年輕科學家克里克與華生,在英國劍橋大學揭示了生物大分子去氧核醣核酸的結構之謎,奠定一座里程碑。那年我剛出生。三十五年後,華生領銜展開對人類基因組定序的研究工作,此一工作於2000年由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初步完成。究竟這些耀眼的科學成就,對於我們日常生活有何影響?從生死到生活,會受到何種科學知識的啟發與衝擊?我突然想起一些女藝人努力賺奶粉錢獨自養兒育女的新聞,小演員跟富二代未婚生子,對方避不見面,但是骨肉總是親生的啊!怎麼辨別?不外近年流行的檢驗親子間基因吻合性。當年喧騰一時的辜老疑似私生女大新聞,也是在科學相驗下揭露底牌。現在大家知道遺傳分子的妙用了吧!而政府也為此訂定相關法案來加以規範。
至於為人類基因組定序的意義,大家不妨去市場裏找靈感。有年我到臺東開會,回程時買了一箱當地名產水果釋迦,準備托運搭機,櫃臺人員問我是軟的還是硬的,我一時覺得莫名其妙。後來才弄清釋迦未熟時是硬的,不怕碰撞,所以可以上飛機;至於成熟後就變得很軟,像草苺一般不耐壓,要是托運到頭來必定糊成一團。有趣的是,市場還出現一種稱作鳳梨釋迦的水果,質地較硬,卻不失釋迦滋味,其實這是兩種水果混種的產物。不同物種的混合,乃是把表現各物種特徵的基因組加以切割組合,以形成新的特徵。混種水果是為了口感而改良,技術上較簡單;至於市售豆腐許多標示有「基因改造物」,就屬於對品種本身的改變,其利弊得失至今尚未能全面評估。不過聰明人只要一想,就會明瞭這些在植物上的改變,若是用於動物甚至人身上,將會帶來何等衝擊!
過去基督宗教長期影響西方世界對於人類的看法;作為上帝最高等的受造物,人乃是萬物之靈。如今在科學觀點中,人還是高等生物,某些方面確實比其他動物靈敏,尤其是語言和智力;但是人與其他動物甚至於植物,在根本上卻同出於一源,分化成今日多樣物種的動力即是演化。當演化論在十九世紀中葉問世時,教會將它簡化並醜化解釋為人類由猿猴所變。現今我們一方面仍然能夠在猿猴豐富的表情中,找到與人類的幾絲神似;另一方面也確實可以從基因分子排列的相似度上,發現人類與猿猴的近親關係。二十世紀的分子生物學為十九世紀的演化生物學提供了精密的科學支持,現代人的日常生活裏,雖然還容得下宗教信仰,卻也因此必須留一些位置給科學觀點。大家在享用科技所帶來的福祉之餘,是否也想親近科學知識呢?讀一些科普書籍或刊物或許是個好辦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