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生育:非婚或無後

(大智教化之人生三齡 03 / 48

結婚生子或為傳統華人典型生活樣態,但是時至後現代,選項至少有四而非唯一:結婚生子、成婚無後、不婚無後、非婚生子。以我和太太而言,選擇的是第二種情況,俗稱「頂客族」,即夫妻雙方都有收入,但自願無後,這或許正是近年少子化的嚆矢。少子乃指不生,但並未意味不婚,畢竟不婚在原則上就談不上生或不生。相較之下西歐北歐一些先進國家,有些人不信任婚姻卻喜愛子女,於是選擇非婚生子。由於人家民風成熟,政府又有配套措施,讓非婚生子女無憂無慮地成長,換到咱們這兒就行不通了;像報戶口從母姓,上學就可能惹來閒言閒語,恐非單親所樂見。大智教化雖然宣揚的是大智慧,其實很多是從小常識中提煉而得。小常識告訴我們,結婚生子兩個恰恰好,非婚生子可能面臨千夫所指,至於無後或不婚,於今尚無不妥。

猶記早年有位女作家黃明堅寫書提倡「單身貴族」一炮而紅,此一標籤立即引起人人稱羨。她十三歲便立志單身,四十出頭著書立說猶不改其志;但其擁有企管專業及高學位,在國內外數家公司當顧問月領高薪,堪稱「貴族」而無愧,其餘大多數人便不可同日而語了。在我看來,單身容易貴族難;想當貴族不但要有錢有閒,還得具備心理建設和精神武裝,以單身為貴為榮才是。尤其是有些人因擇偶未遂不得已而單身,那便距離貴族境界更遠了。由於婚姻不止於床上多一人、桌上多雙筷那般單純,而是二人生活史甚至生命史的交織;以平均餘命八十上下的你我而言,年過不惑尚未及婚嫁,就可以考慮單身終老的可能了。不婚非婚的單身狀況並無不妥,「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反而更形自由自在,但於入老前必須未雨綢繆妥善安頓。


單身人士要先行安頓的是養老和壽終之事,例如入住養生村及購買生前契約等,這些在無後的夫妻間也應列入考慮。無後有自願與不育之分,後者尚可以領養補償之。而一旦只有二人過活,則「年少夫妻老來伴」便非虛言而應予以正視。其實在少子化流行或「久病床頭無孝子」的現實中,有後無後的情況也許差不多;至於「養兒防老」之說,則萬萬不可深信,以免後悔莫及。我當然不是說現今年輕人都不會善盡孝道,但也要替他們著想是否「行有餘力」?畢竟目前社會上大多為只有上下兩代的核心家庭,為人父母的基本責任就是養育未成年子女,至於反向「厚養」自己的上一代,則得看情況允許與否,旁人實不宜以不孝苛責之。而老一輩對此也應有經濟與心理雙重準備,求人不如求己;像是生死學所許諾的「厚養薄葬」,不如自行處理來得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