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你我他
我在大學中任教,長期靠講授通識課程為生;學生把通識課當營養學分來修,我只好不斷在其中添增心靈的養分,讓他們覺得不虛此行。印象裏有兩門課既叫好又叫座,曰「生死學」與「愛情學」。生死學的作業是寫遺囑,愛情學當然要寫情書啦!前者大家尚能有感而發,後者有時不免強人所難;畢竟不是沐浴在愛河中的男女才會選修此課,似乎有更多的人是抱著尋求指點迷津的心理而來。記得有一回開授愛情學,來了一對大四男女同學,每次上課都坐在前面跟我對話。原先以為是情侶,後來才曉得兩人為患難之交。他們過去並不熟悉,卻因先後失戀,而成為相濡以沫的好朋友。一學期下來,我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看見他們滿意而去,我也覺得是功德一件。
愛情也許是人間最難參透的學問,我自不量力,膽敢開授愛情學,說穿了無非是打著這塊招牌吸引學生選課罷!但是招牌既然已經打出去,總不能言之無物,自毀名聲,於是我經常努力在想如何教好這門課。積多年之經驗,我發覺個案教學最討好,也就是在課堂上多講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教師和學生雙方也就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不過後來我逐漸感到跟學生有代溝,原來E世代大學生的情場經驗及愛情觀,同我們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比起來,可說是大異其趣。年輕時讀李敖、王尚義他們那一代的故事,發現那時候流行寫情書,而我們則流行打電話。如今呢?網路和手機明顯當道,彷彿結合了情書與電話,內容卻絕對推陳出新,令我們這些LKK望塵莫及。
理想的愛情乃是「你」與「我」之間的小天地,容不得另外一個「他」或「她」涉足,偏偏聽到的故事大多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你我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發生在近三十年前,一個女孩子愛上了我的大學同學,但是老同學的心另有所屬,女孩苦戀一年,見男生不為所動,竟然切腹自殺。所幸傷勢較淺,未及要害,住院月餘後黯然離去。我曾代表老同學到醫院送花致意,回來後的結論為:她是一個偉大的靈魂,但走錯了方向。愛情故事很難講誰對誰錯,而且即使修成正果結為夫妻,也有失和的可能。有一天在電視上看見中年人殺妻再跳樓,老年人殺妻再喝農藥的連續兩樁家庭慘劇,令人不禁對性愛與婚姻的結局竟是如此不堪而深感疑惑,不知道生命教育如何看待這些層出不窮的「愛者欲其生,恨者欲其死」人間憾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