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之情
我對於「關懷」理念的認識,並非來自哲學,而是來自護理學。跟護理學結緣是我生命中的一段奇遇,可說是無心插柳的結果。1991年我因為地利之便,到距自己服務學校十分鐘車程的臺北護專去兼課,竟然意外地接觸到從未謀面的護理學哲學。在這以前,我於哲學領域長期鑽研的乃是十分冷門的科學哲學,很難在同行中找到對話的對象,久之我也就泰然處之,不假外求。在護專其實也沒有可以談論的同好,倒是圖書館內不乏值得發掘的材料。一開始我還是用既有的科學哲學理路去貼近護理學哲學,畢竟在我心目中護理學仍屬於一門應用科學。然而當我通過護理學文獻的解讀而契入女性主義思潮時,知性世界竟然奇妙地為我開了一扇寬廣的窗,回頭照見了心靈深處的感性世界。
年輕時嚮往讀哲學,多少是受到當時流行的存在主義思潮影響。存在主義撼動了我的感性心靈,但是哲學系強調理性思維的教育型態,逐漸影響了我的探索途徑,當然這也跟我個性上喜歡清晰的理路有關。我對兩類哲學始終無法契入,一類是把簡單道理說得極其複雜,一類則是板著臉說教;碰到這些哲學家我一向敬而遠之,至今猶然。好在古今中外還是有許多可愛或者特立獨行且成一家之言的哲學家令我心儀,足以效法。其中最能夠讓我在苦悶中得以釋懷的便是叔本華,因為當我悲觀時,發現有人居然想為自己的悲觀找理由而成為「悲觀哲學家」,我就變得豁然開朗了。話雖如此,我在哲學上還是找了一位開朗的哲學家努力追隨之,那便是當代英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波普。
波普的哲學以清晰易懂見長,但是最令人感動的卻是他那躍然紙上的人道關懷,以及一股希望解放人類身心的理想,難怪日後我在女性主義中感受到那種解放女人身心的理想,會覺得似曾相識。女性主義原本是一種為女性爭取出頭天的社會運動,被幾乎全為女性的護理專業所吸納可說理所當然。女性主義在護理界帶動了以「關懷」為其核心理念的專業認知,以與醫療界注重「治療」取向有所區隔。事實上,護理人員在臨床實務上表現出無微不至的關懷之情,的確屬於無與倫比的愛心體現。受到女性主義啟蒙,我從科學哲學走向生命倫理學,再通過生死學踏上生命教育的講壇,真正讓我有感而發的,其實是自我生命教育。身為一名教師,我希望能夠把生命中的關懷之情推己及人,在學生的心田中醞釀出潛移默化的效果;果真如此,則於願足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