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管理
我學管理是困而學之,結果漸入佳境,終於快樂學習。三十五歲那年,我拿到「正宗的」哲學博士學位,發現在本行內謀得教職機會不大,乃決定到銘傳商專去教書。由於教的是五專一、二年級學生,身分其實相當於高職教師。但是頭兩年教女娃兒的無憂無慮夫子生涯,卻是我一生中最愉悅的時光。兩年後服務的學校改制升格,從商專變成管理學院,成立了九個學系。當時的校長認為系主任最好由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擔任,無奈專科仍以講師為主力,學校裏專門博士寥寥可數。在人力資源青黃不接的情況下,我這個非商管系所出身的文科博士,竟被委以代理系主任一職,接掌校內科技性質最強的系──資訊管理學系。我在系上一共待了兩年,專業部分由老師共同討論解決,行政部分則盡量協調處理;雖然是外行領導內行,倒也一路相安無事。
到資管系服務,使我對電腦世界大開眼界。近三十年前尚未流行網際網路,但是把電腦用到管理方面,已屬不可避免的趨勢。然而對於一個終日在書齋中談玄說理的象牙塔型人物如我,無論是資訊還是管理都覺得陌生,甚至遙不可及。我當初以為代理職務只有一年,並不覺有大幅投入的必要,沒想到還要續任一年。校長甚至好意建議我去在職進修,結果讓我一腳踏進十分陌生甚至有點排斥的商管領域,不料世界竟然意外地對我多開了一扇窗。還得記三十八歲時,我頂著博士和副教授頭銜,到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進修科技管理。接近中年,能夠再回頭當學生,格外覺得應該珍惜,也令我相當投入。我前後念了三年半,幾乎把所有的管理知識學過一遍,可說對組織管理有了初步的全面認識,對日後立身行道大有助益。
早年考大學選文科而非商科,多少有些士大夫心理作祟,總認為讀聖賢書是為了安身立命而非賺大錢。幾十年下來,聖賢書並沒有讀通,僅能拾人牙慧地靠教書講課謀生糊口。在大專院校當老師,圖的只是一份自由自在,未想竟多次兼任行政職務,成為學校組織的管理者。偏偏我既不愛管人,又不喜被人管,終不適管理的角色。倒是學了幾年的管理,對別人的管理作為,可以仔細品頭論足一番。平心而論,在工商業發達的今天,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應當對組織管理有所瞭解,不能光憑經驗辦事。學管理賺不賺錢倒在其次,把事情做對和辦好才重要。因此我認為應當將管理理念納入通識教育,在高中職和大專院校內推廣普及。尤其是近年連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都要積極向企業管理取經,就可以發現這已是大勢所趨,管理知識人人不可不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