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立言83:《六經註——我的生命教育》(三)


 

        我是哲學科班出身的大學教師,碩博士論文都研究同一位哲學家波普,理由很簡單,他的英文淺顯易懂,哲學更標榜常識實在論,對我這種相信淺顯常識卻不耐深奧晦澀知識的俗人而言,可謂恰到好處。我會隨俗但不媚俗,安於世俗無心脫俗。「中年中產中隱」曾經是我的人生目標,大致已經達成;老後不忮不求,靜觀閒賞而已。在《六經註》末帖我表示:「科學哲學幫我安身立命,人生哲理助我了生脫死;我靠前者謀得教職,卻以後者創造意義。……我所私淑的精神導師,當然就是波普……,這種難得一見的『通人』,最合我的『雜家』胃口。波普自稱『常識實在論者』,雖屬常識之見,卻顯得實實在在;不矯揉造作,更不故弄玄虛。我常對學生講,哲學家最大的本事,就是把簡單的道理說得極其複雜,卻連自己也不相信……」我肯認現世主義正是人生哲理中最基本的常識之見。

 

        常識實在論可視為我的生涯註腳,在本書所附〈作為應用哲學的生死哲學〉內寫道:「我自幼好讀書不求甚解,為學博雜而不專精,堅持走上哲學道路多因愛智,卻少為求知。念博士以研究通人波普為對象,對其標榜並肯定常識甚表認同;任教後則以講授通識為志業,終老對撈過界樂此不疲。感謝後現代學術氛圍為我帶來海闊天空之境,一路從科學哲學走進生命倫理學,再開出自家生死學與生命教育路數,此即花甲耳順之後所拈出的『大智教化』理念與實踐。」我研究波普的博士論文題為《宇宙與人生》,後來再度用以作為新書的名稱;至於副題《大智教的貞定》,則反映出博士後三十三載自學方案的豐富成果。天然哲大智教嘗試推陳出新,前此出版的著作題為《新生命教育》與《新生死學》,而進一步建構的「新自然哲學」和「美育化宗教」,均屬大智教義一部分。

 

        大智教自度度人安身立命了生脫死,在安身方面人各有志無可厚非,我也從善如流;倒是了生部分擇善固執地移風易俗,堅定提倡安樂死與自然葬。如今社會上自然葬的風氣已逐漸形成,2009年老母海葬時僅一年舉辦一回,參加者五十餘人;如今不但增為一年四季,更是滿載啓航,足見政府移風易俗已見成效。相形之下,安樂死似乎爭議仍多,且得不著廣泛認同,有待正本清源、推陳出新的大智教化。對此我表示:「今日社會上所言安樂死,大抵是指對醫藥無效而苟延殘喘的病患,所進行『長痛不如短痛』的處置,即所謂『人為加工死』,希望減少『活受罪』。……目前醫界及法界基本傾向讓病人『自然死』,同時反對並禁止『人為加工死』;但他們忘了之所以有這種需求,多少是因為過度的『人為加工活』。」此刻陶公的「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名言,便值得深思熟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