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立言84:《新生命教育——華人應用哲學取向》(一)

 


 

        花了許多篇幅講述自撰著作的生命敘事,以及六本外書帶給我的靈性開顯;接下去來到兩部「新」著,《新生命教育》與《新生死學》,二者問世時間僅相隔七個月,可視為此生代表作。前者原想題為《大智教》,但為授課需要,不想被誤認在傳播一般宗教,加上為呼應之前十五年出版的《生命教育概論》,以彰顯彼此的異中求同、同中存異,乃改為今名,且同樣標幟《華人應用哲學取向》。《新生命教育》雖以專書型態呈現,但全書十二章皆可拆成獨立論文閱讀。事實上也的確有兩篇用於研討會發表,即〈自然主義〉和〈後設生命教育〉,分別貞定我的核心價值,以及檢視官方最新說法。本書共分「新人生、人生義理、人生意理、人生大用」四篇,次第舖陳華人應用哲學新論述;其中義理即指應用哲學,意理則表意識型態,尤其是有關國族認同的根本立場。

 

        「生命教育」作為特定概念,主要是針對高中以下學校及學生的官方政策,由中央編寫課綱審定教材納入綜合活動領域授課,目前普通高中必修一學分,舊課綱當時列為選修。舊課綱草案於2004年出爐,目的是為取代傳統德育。我見其全盤西化且充滿宗教色彩,乃著書詳予批判,卻從未得著任何回應,失望之餘改弦更張,從生命教師著手推廣成人教育,以2008年發表的論文〈從學生生命教育到教師生命教育〉為轉捩點和里程碑。我雖曾教過高中層級的高職及五專生,但不喜依課綱照本宣科,大專生及成人則無此限制。世紀初我回銘傳開授研究所及師培專業課程,對象多為現任和未來教師,他們幾乎從未涉及生命教育,但本身卻需要生命教育,藉以安身立命與了生脫死。於是在不受「生命教育」限制的情況下,我秉持「各自表述,各取所需」原則,持續推動心目中的生命教育。

 

        我所建構的成人生命教育論述正是「大智教化」,本書稱作「新生命教育」,以示作為官方立場的民間版、成人版、擴充版與升級版。在《新生命教育》中,我不但檢視了新課綱的利弊得失,更以首篇〈新生命教育〉、〈新生命教育學〉、〈我的應用哲學〉三章,全方位地為新論述奠定哲理基礎,以確立「後科學人文自然主義華人應用哲學」的顯明旗幟和具體方向,然後在次篇以〈後科學主義〉、〈人文主義〉、〈自然主義〉三章完成系統化表述。由於書寫方式不同於千字文哲理小品,而是架構完整表述清晰的萬字論文,曾被識者讚賞為「大器晚成」的作品,多少令我感到欣慰。全書除首章外,皆成稿於入老前後半年之內,全力撰述反映出時不我予之感。尤其2018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再度激起統獨之爭,更令我產生強烈憂患意識,乃為文加以撥亂反正,希望振聾啟聵,本書第三篇即著眼於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