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立言 90:《宇宙與人生——大智教的貞定》(一)

 


 

我從2013年暑假自願提早離退,至2020年秋季受聘為客座返校專職授課,期間七載雖然自由自在,但也活成一個「擺盪的人」,隨緣流轉而已。這些日子不是去雲遊神州,就是留下來寫作、兼課及當志工,比較具體的收穫則是出版了五本書。尤其是《新生命教育》和《新生死學》於七個月內接續問世,自視為此生代表作,寫出來於願足矣。之後回返校園生涯,以二書為授課教材,教學自有一番新境界,不過教大學生通識課與研究生專門課還是有差。我由教育所主聘,有義務指導碩士生寫論文。看他們在選題目時煞費苦心,就想起自己二十五歲初起步時的類似情景。教育所大多作量化或質性的社科研究,有跡可循;哲學則歸專家或專門的人文研究,盡力而為。像我當年研究波普的科學哲學,便屬針對某位專家的特定議題下功夫探討,適可而止。

 

有回對此靈機一動,突發奇想;想我著述不輟,也以大智教化成一家之言,若拿自己的成果作研究會是何樣?當然我的一家之言始終未得學界認可,並不成氣候,卻也無妨於反身而誠下的自我貞定,乃興起對自家本事進行「後設敘事」的念頭。這是一種站在後面、外面或上面說故事的研究方法,多少可以還原部分創作時的心路歷程,《宇宙與人生——大智教的貞定》正是在這種心境下成為寫書計畫的。本書分為「書」與「寫」兩部分,後者包括兩篇議論文章〈從宇宙看人生:新自然哲學〉及〈從人生看宇宙:美育化宗教〉,全文已以九個半月時間連載於本網誌。前者則呈現為九十篇千字文,紹述個人三十三部書冊及六種他人著作。眼前再針對本書增添三篇,僅呈現於本網誌可謂「後設的後設敘事」。長此貼文已盡其功,願能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在本書引言中我就表示,《宇宙與人生》原本是三十幾年前寫博士論文的主題,如今再度使用,頗有「吾道一以貫之」的意味。畢竟「宇宙與人生乃係新儒家學者唐君毅所指哲學探討對象,他認為『從人生看宇宙』方能『直透本原』,反之則步入『最彎曲的路』。而我正是花了大半輩子從後者走向前者,一生著述便反映其中的心路歷程;如今重新咀嚼,遂有作為集大成的去蕪存菁文字。」算一算自己為人師表至今共四十二載,受教者不在少數,卻始終未得任一真正的弟子門生傳人,只能說吾道頗孤。但我自認的確是在擇善固執地探索「生命的學問」,不斷著書立說的動力即由此而生。這種治學上的孤獨感經過半生淬鍊,竟然奇妙地轉化出某種靈動,凝聚而成反諷式的擬似宗教之「大智教」。對此我乃仿效高行健大作《一個人的聖經》,而名正言順地擁抱自家「一個人的宗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