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立言 01:自我觀照

 


 

身為七旬離退教師,六十有八前共撰寫三十四書,跨度長達四十三載,反身而誠,我手寫我心,立言以不朽,於願足矣。法定屆齡後曾回聘為學校客座,短暫開啓生涯二春,乃擇善固執全力推廣「大智教化」。大智教化是官方生命教育的民間版、成人版、擴充版與升級版,對此我不斷著書立說,從而拈出以「後科學、非宗教、安生死」為中心思想的自家本事「後科學人文自然主義華人應用哲學」,簡稱「天然論哲理學」或「天然哲」。吾十有五而志於愛智之學,及長成為哲學科班出身的大專教師,前後已超過半個世紀,但始終跟主流若即若離,而甘於身處邊緣,自行其是;自求多福,自得其樂。回顧既往,發現吾道竟然能夠一以貫之,著實難能可貴,乃決定進行自我觀照,將個人一生撰述加以詮釋及引申,並賦與當下的意義和價值。但在此之前,還需要對幾本啓蒙著作稍作檢視。

 

本網誌以《立言》為題,嘗試通過對個人閱讀與書寫的文本詮釋,宣揚我所創立的反諷式擬似宗教之非宗教「大智教」。藉此以文會友,善結有緣人,希望自度度人安身立命了生脫死,此即「大智教化」之真諦。為此我乃設置網站虛擬書院「大智教化院」,持續貼文以廣結善緣。大智教關注「宇宙與人生」,這是我的博士學位論文題目,三十五歲以其謀得教職,於今已逾半生,不啻吾道一以貫之的明證。宇宙與人生乃係新儒家學者唐君毅所指哲學探討對象,他認為「從人生看宇宙」方能「直透本原」,反之則步入「最彎曲的路」。而我正是花了大半輩子從後者走向前者,畢生著述便反映其中的心路歷程;如今重新咀嚼,遂有作為集大成的去蕪存菁文字。三十四部著作大約五百萬言,濃縮成一帖帖綜述,雖屬微言大義,但畢竟不脫對宇宙與人生的終極關注,話說從頭的用意即在於此。

 

歸納我的一生著作,大致可分為「科學人文、生命教育、大智教化」三時期;始自二十五歲準備撰寫碩士論文,至四十有四創辦生死學研究所,以及五五體現中華本土的生命學問從而至今。但是在從事撰述之前,其實還有一段長達十載的「閱讀啓蒙」時期。閱讀相對於書寫可視為「感性認同」階段,進入體制發展生涯屬「理性求緣」階段,自願離退行大智教化則歸「悟性貞定」階段。心智的「感性、理性、悟性」三階段,足以對照於人生的「常識、知識、智慧」三境界;我一路行來覺得道喜充滿,乃形諸文字當作大智教化的方便法門,樂與有緣人分享。「緣」指「緣會」,亦即「心靈會客」,「心靈會客室」曾是我另一處虛擬書院。緣起緣滅,有緣無緣,多少繫於相會個體的稟性氣質,無法勉強,只能順其自然。但在此前還是可以盡力而為,「盡人事聽天命」不是指惜緣隨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