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單身貴族

單身貴族

身處華人社會,傳統的社會規範乃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今西風東漸,人們的思想也開始多元化。從多元的觀點看,一個人成年後的選項,並非只有一種,而是四種:結婚生小孩、結婚不生小孩、不結婚不生小孩、不結婚但生小孩。最後一種是組成單親家庭,這在歐美社會或許行得通,但在華人社會卻可能引來閒言閒語,影響下一代全人發展,因而在此不予鼓勵。至於其他三種可能性,我覺得大家都有進一步瞭解的必要。結婚生小孩是典型的家庭樣態,過去在大家族裏生下小孩不怕沒人帶,如今核心家庭必須要生也會養。常常看見夫妻忙於工作事業,孩子交給別人照顧,長年下來造成親子疏離,長大後更缺乏相處機會,如此生小孩便失去其意義。

    我覺得生小孩就必須善養,但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國家民族社會。著名學者胡適在1918年推行五四運動前一年,曾經留下一首寓意深長的新詩,題目為〈我的兒子〉。他是如此苦口婆心地寫道:「我實在不要兒子,兒子自己來了。『無後主義』的招牌,於今掛不起來了!譬如樹上開花,花落偶然結果。那果便是你,那樹便是我。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但是你既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並不是待你的恩誼。將來你長大時,莫忘了我怎樣教訓兒子: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雖然胡適後來陸續生了四個孩子,其一還在大陸反對胡適的運動中,用此詩批判父親;但是我仍然推薦這首詩,並認為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細細咀嚼。


無後主義的精神,我和太太擇善固執地用半生實踐予以印證,確定有充分可行性。至於單身生活,年輕人嚮往做「單身貴族」,我的看法是:單身容易貴族難。所謂「貴族」,應該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獨立自主,而非全然為經濟能力的無所匱乏。現今有些人達到適婚年齡,雖然衣食無缺,卻終日惶惶,魂不守舍。這種人充其量只能視為處於擇偶階段,根本稱不上「單身貴族」。要想主動維繫單身,而非被動保持單身,一個人必須學會安身立命的工夫,落實生涯規劃和時間管理,如此才有資格進入「單身俱樂部」。當然這兒指的單身,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真正自了漢,不包括同居生活在內。一旦選擇過單身生活,就需要培養個人興趣,並持之以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