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有命
有天晚上看見電視中在訪問一對異國夫妻,而且是老夫少妻,兩人一道開店製作豆腐。記者問及兩人婚後相處情形,已經能夠用流利國語表達的越南配偶笑著說道:「一切都是緣分嘛!」坐在一旁吃著炸豆腐的先生也靦腆地表示:「沒有緣分她早就回家去了。」原來越南新娘嫁過來的時候,不會煮飯作菜;家人擔心先生不接納她,便叫她一旦不適應就趕緊回家來。好在年輕女孩有心嫁雞隨雞,加上肯學,就這麼一道一道菜學了三年,如今兩人已成為生活加事業的共同體,彼此終身厮守。當太太把炸好的豆腐端上餐桌時,先生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我每天都吃自己作的豆腐,這樣才知道作得好不好。」畢竟這是太太親手炸的,而太太的辛苦努力,才使得這段情緣長長久久。
印象裏看韓劇不時發現婆媳相處與孝道的劇情,再聽說許多人願意娶越南新娘,是因為她們較守婦道;後來仔細一想,原來韓國和越南都是深受中華文化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所以在生活習性上,讓我們有似曾相識之感。真正有意思的是觀念的融通,東南亞各國多信佛教,而佛教正是講緣起緣滅、聚散無常的。人生若是一切隨緣,則長久的人際關係便難以建立;此時儒家所看重的名分,就可以適時發生作用。「緣分」其實可以拆成「緣」與「分」兩件事來看;「緣」指「偶然的緣會」,「分」指「必然的名分」。人際關係的建立皆屬偶然,連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不例外;然而一旦建立即得以靠名分固定住,再由彼此用心加以維繫。我們跟家人親友的關係,都是各式各樣的緣分;而個人的生滅消長,則歸於命運。死生有命,在生命終點之前,藉由緣分所建立的關係,還是可以發揮關愛之情的。
「緣分」與「命運」是華人社會最常被拿來解釋人生種種遭遇的觀點,倘若大家能夠把這兩個觀點分別拆開來看,無形中便多為我們帶來了一些選擇餘地。一如「緣」指「緣會」,「分」指「名分」;「命」反映的是「命定」,而「運」則可以體現出「運氣」。命中註定的事情當然不能改,而可以改的部分,就表示我們在「運作」自己生命裏的「氣勢」。由此觀之,「緣」與「命」似乎由不得人們作主,但是「分」與「運」卻正是可以大有作為之處。人之將死也許是命,用科學的說法,即是由基因決定;但是對臨終者的關懷,卻是周遭與之結緣的人們,可以多所發揮的地方。像殯葬業者若是因為生前契約而與客戶結緣,當客戶走到生命盡頭時,則嘗試以朋友的關係接近當事人,為其提供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你我都是有情眾生,在死生有命的情況下,推己及人去關愛別人,不是等於「同體大悲」的實踐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