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媽祖婆與卓文君

媽祖婆與卓文君

近三十年前我去當時的臺北護專兼課,講授人生哲學;而全校只有護理科一科,三專男女兼收,但是每班男生都寥寥可數。記得他們一年級下學期就要到醫院實習,有些男同學被分到對面的臺北榮總,老榮民一見護士也是男的,便拒絕接受服務,讓同學備感挫折。我有時會開玩笑地說,男護士將來的出路,大概只有進精神科一途,竟嚇得他們想休學重考。為了安慰這些少數族群,有天我趁著風和日麗,帶領全班校外教學,穿過榮總院區,去爬後面山上的軍艦岩,一覽臺北盆地風光。我們在青山之上「與天地合其德」,想藉機討論人際相處之道。在岩頂回頭一望,發現臺北市的示範社區威靈頓山莊即在不遠處,想起裏面還有一間遠近馳名的「情人廟」,我決定率眾男女生前往一探。

香火鼎盛的情人廟我曾去過兩回,一次是大學時班上同學郊遊,覺得很新鮮;一次是讀研究所時帶女朋友同往,心裏很嚮往。事隔十五年再度登臨,發覺景物依舊,「神」事全非了。原來的情人廟稱「照明宮」,是由華僑出資興建,供奉古代偉大情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卓小姐家世甚好,但十七歲便不幸守寡。後來遇見文學才子司馬先生,兩人一見鍾情,結為連理,卻不見容於家人,只好外出謀生,以賣酒為業,至今四川仍有文君酒傳世。好在先生有出息,日後做了大官,兩人總算修成正果;卻沒想到兩千多年以後,在臺灣竟變成了情人頂禮膜拜的神明。但是情人廟又不知得罪了何方神聖,被人告進官府,指為違反善良風俗的「淫祠」,限期拆除。廟方只好改名「照明寺」,連神明也換上媽祖婆。

媽祖雖然神通廣大,畢竟還是未曾婚嫁的大姑娘,如何能取代歷經滄桑的老情人?我不禁悵然。後來上課時,我把早年抄在日記裏的兩首詩念給同學聽,大家都心有戚戚焉。這是我分別從情人廟的臺階前和石壁上「下載」的,無疑是有意義的情意教育教材。其一為:「情人雙雙進廟來,不求兒女不求財;神前跪下起個誓,誰先變心誰先埋!」其二為:「情人雙雙進廟遊,地久天長暗中求;神像前面許個願,變心也做好朋友。」前一首代表傳統的兩性關係,講究從一而終;第二首反映當前的男女情緣,希望好聚好散。如今當我們翻閱報紙、打開電視,不時看見層出不窮的情殺和殉情事件,這次第又怎一個「情」字了得?情人廟的勸世詩帶給我們一份啟示:「愛」的相對面乃是「不愛」,並不一定要用「恨」解決問題。一旦有人變心,即使不做朋友,也可以視為陌路,又何必以仇家相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