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哲學
「人生的哲學」之說在此有兩種意義:「人生」的哲學與「人生的」哲學;前者是針對人生問題所作的哲學思考,後者則是具有人情味的哲學表述。對我而言,四十餘年哲學生涯不外解答前者的問題,三十多年教學生涯則不外追求後者的理想。這讓我回想起三十年以前,初次講授「人生哲學」一科的奇特體驗。1986年空中大學正式開辦,頭一學期即開授「人生哲學」課程,我當時正在讀博士班,沒有正式職業,只能靠到處兼課打零工養家活口。空大授課除廣播電視教學外,尚需要為數眾多的面授教師,到各地學習指導中心去擔任一個月一次的面授工作,同時負責監考及閱卷。考試由主講教師出題,面授教師只管批改考卷和作業。那年為了多賺些鐘點費,我自願從臺北跑到臺南去面授。
由於時間訂在週日上午,一共兩班四堂課,我每月有一個週末要搭客運車至臺南市,借住同學家。第二天起個大早,趁人家仍在熟睡之際,悄悄出門搭乘公車往成大,跟一群同我差不多年紀的三十出頭老學生,一道切磋「人生哲學」。除了打工謀生外,我的確是因為對這一科情有獨鍾,才會毅然南下授課的。只是我的熱情在一次考試中幾乎消磨殆盡。那時空大除了期中、期末考之外,還有月考式的段考。學校剛剛開辦,考官大概怕學生一時不適應大學的開放式教學,改以是非、選擇、填空、簡答命題,一律都有標準答案。如此一來,雖然沒有模稜兩可的情形,卻讓學生完全無從發揮。
考卷發下後,我發現有一題是非題,只列出八個大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心想「人生哲學」果然活學活用,連生活常識都可入題。不料閱卷時見到標準答案為「錯」,但是幾乎所有考生皆答「對」。到底是對是錯,一時連我自己都搞糊塗了。後來仔細一想,出題者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大家不要自私自利,但是考生卻心想此乃再簡單不過的平常道理嘛!結果則是我違背做老師的職責,這題一律給分。那天我心裏掙扎地搭車返回臺北,挫折感可想而知。真正問題出在,人生哲學裏的疑難雜症,大多無法用是非二分的方式來解答,更不用提解決了。有了這番體驗,以後輪到我出考題時,都會讓學生海闊天空盡量發揮。然而也許是臺灣的學生自小被教導要追求標準答案,因此答起題來也不見得能夠揮灑自如。連我都尚且如此,何況學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