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方案
我走上生命教育這條道路雖然十分偶然,但是回想起來又不免覺得有些「命中註定」。我對「命理」的興趣不大,認識也很膚淺,有時卻也會隨俗地「迷信」一番。不過我的邏輯訓練告訴我,如果任何事情都是命中註定的話,那麼「算命」跟「不算」其實就沒有任何差別了。因為「註定」便意味不能更改;往壞處想,即是「劫數難逃」的意思,如此說來還是不算也罷!不過一般人「算命」的目的還是想「改運」,這表示先天不足之處,或許可以靠後天努力加以改善。因此我對「命理」的解讀,是認為它較接近「民俗心理諮商」;用時髦的話來講,多少有些「生命潛能開發」的作用。人們經過命理師稍微指點一番,也許就會朝自己認同的人生方向走,說不定從此變得海闊天空。
我很少去算命,但是個反省性很強的人,別人可能會隨俗方便行事,我卻會不斷追問「為什麼」;像為什麼要念熱門科系,為什麼要結婚生孩子等等。結果我為了「追尋人生的意義與價值」而選擇進入最冷門的哲學系,也因為剛好遇見一個跟我一樣不願生小孩的女人而選擇結婚。回頭想想,我大概十五歲以後,就開始陷溺在人生問題的反思中;三十五歲拿到博士學位,竟然靠著這種反思謀生糊口,成為哲學教授,講起生命教育來了。當我在講臺上夸夸而談的時候,有些人拼命忙賺錢,有些人馳騁在運動場,有些人沉迷於電玩,有些人則遭到戰火蹂躪或忍受飢荒。先不說動植物的「生命」,光是地球上七十多億生靈分分秒秒的際遇,是否跟你我都屬於「同體大悲」呢?我不禁默然。
我很喜歡米蘭‧昆德拉所講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人生僅此一遭,世事亦復如是,於是變得輕飄飄地無足輕重。別人的命也許我們一時管不著,自己的命雖非值錢不值錢的問題,但是有腦袋會想事情的人,總會對自己的生命到底重不重要有所感觸。當年我在哲學系課堂上,找不著自己想要的答案,便隨興走出一條自學方案的途徑,開始邁上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大旅行,竟然從哲學、心理學、生物學、醫學、護理學、生死學,一路走進教育學門牆之內,中間還在管理學方面拐了個彎。如今這些學問知識都成了我的生命教育實踐方便法門。信手拈來揮灑一番。猛一反省,才發覺這一系自學方案,正是我個人反身而誠的生命教育。內心的探詢成為知識的求索。生命教育對我而言,正是年少輕狂至今未絕的人生探問心路歷程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