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學思憶往 42:女性主義




    我參考了三百種英文文獻,撰成十餘萬字升等論文《護理學哲學》,其副題為《一項科學學與女性學的科際研究》,顯示出跨領域與跨學科研究的特性。顧名思義,我所從事的乃是對護理學進行哲學的後設研究,主要採行來自兩方面的意理,即科學學與女性學。科學學包括科學史、科學哲學及科學社會學,通過歷史主義而非邏輯主義的觀點,對各門自然或社會科學學科加以考察;至於女性學則可放大至以女性主義觀點所建構的女性研究、男性研究、性別研究、同志研究等等一系列另類學科。護理從業人員以女性為主力,一般佔九成以上,性別特色造成此一學科的陰性基調,使之與陽剛的醫學呈現重大差異。西方護理學界自上世紀五零年代開始,嘗試找出其間差異性;經過三十年努力,終於拈出以「關心、照護」為主的「關懷」觀,相對於以「診斷、治療」為主的「療癒」觀。

    一九八零年代初期,有兩位美國女性主義教育學者吉利根與諾丁斯,不約而同出版專書以楬櫫「關懷」意旨。吉利根的研究發現,小男孩和小女孩在分配事物時的考量有所不同;男生在乎公平正義而平均分配,女生則考慮各人需求而多予關照。女性主義學者的努力,發展出新興的「關懷倫理學」,進而形成倫理學內部的「原則主義」與「脈絡主義」之爭;前者主張「依原則行事」,後者要求「看情況而定」。女性主義原先為社會運動產物,能夠站上學術舞臺成為有力意理絕非偶然。「意理」即是「意識型態」,代表一套待人處事的信念系統;女性主義乃伴隨民權主義、社會主義而壯大,用以對抗十九世紀以降的性別歧視、種族歧視、階級歧視三座大山。首波女性主義在二十世紀初期爭取到「女男平等」,至六零年代則主張「女男有別」,護理專業的發展亦受此影響。

    專業護理是十九世紀中葉的南丁格爾,為照護克里米亞戰爭傷患所創立之人道服務,深具宗教精神,但附屬於醫療之下。百年後護理教育已普及於大學殿堂,並且設立研究所,不斷深化學科的理論基礎與專業實務。護理學者努力想建構自身學科的「哲理」,卻始終圍繞著傳統倫理德目而難以突破,直到關懷倫理應運而生,終於讓護理學術與實務找到有力的核心價值,那便是「關懷」之下的「關心與照護」。醫師也關心病人,但僅止於診療而不予照護;護理師則提供無微不至的專業照護,讓關心得以落實。時至今日,這套互補互利、相輔相成的衛生保健專業服務機制,已為一般社會大眾所熟知。在我們的經驗裏,醫師負責療癒,護理師體現關懷,彼此只是伙伴關係,而非從屬關係。這種醫護職場中的「女男有別」,正是女性主義意理不斷爭取而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