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十餘年間,我任教於銘傳師資培育中心及教育研究所,教到許多準老師和在職教師,意外成為老師的老師,這在過去是屬於師範院校的專利。「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為人師表不但要從事言教,更應當有所身教;倘若前者集中於智育,後者則大可施之於德、體、群、美諸育。我如今所提倡的「大智教化」,正是為師三十六載所凝聚的愛智結晶;在「好為人師」的激勵下,仍然希望能夠推己及人,幫助年輕朋友「安身立命、了生脫死」。不過放大來看,如今教師行業已不像古代在私塾中進行,而是納入一套西方傳來的學校體制運作,於是不可避免地要從事行政管理。公立學校教師由於同時具有公務員身分,編進體制擔任行政工作或許正常;但像我身為私校教師,涉足行政應屬兼差服務性質,不宜本末倒置,這乃是我始終如一的工作態度。
算算自己正式任教二十五年半,兼任行政職共計十一年半;由於擁有副教授以上身分,大多擔任二級或一級主管。大學職務有學術主管和行政主管之分,前者即院長、所長和系主任,我擔任過三年主任、兩年所長、三年院長,加上教務及幕僚工作,算是對學校行政小有經驗。尤有甚者,我曾經因為工作需要,被學校推薦去學管理,花三年半時間修完所有MBA課程,學以致用於之前與之後的行政工作。它更為我帶來全方位的觀察與反思空間,對於個體處於組織群體之中如何安身立命,有了較為深切的體會,也為「大智教化」提供更貼切的務實考量。我始終強調,人生在世,「既然無逃於天地之間,就應該學會如何頂天立地。」如今人人都活在民主法治與工商經濟社會之中,不可能遺世獨立;即使想獨善其身,也必須考慮現實條件。對我來說,二十五載專職生涯正是一大試煉。
學校行政有人避之唯恐不及,有人卻竭力追求;恕我孤陋寡聞,我直到教了在職研究生,才知道中小學校長和主任是考來的,而且不必教書。進一步看,中小學教職和行政工作,跟大學實在大異其趣。我一直覺得大學教師不如中小學老師,因為我們沒受過師資培育專業訓練,基本上不懂得如何「教書」。而中小學多為公立,自有其人力進用及培訓程序,不像大專主管多找教師充當,有時不免外行。以前聽人說「官大學問大」,大學裏卻是「學問大官大」,有些位子必須教授方能坐上,譬如校長、副校長、院長,以及教務、學務、總務、研發等四長,有時還包括主任秘書與圖書館長。我當過教務長和主秘,的確需要多方協調、面面俱顧,跟我的自了漢性格不甚對路。然而一旦坐上去就必須盡力而為,同時懂得適可而止;因為行政畢竟是兼任,教學與研究方為主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