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義理 31∕48】
宗教是給人們信仰的,而非拿來議論爭執,若弄僵了甚至引發戰爭,便完全失去勸人為善的良法美意。現在暫時擱下嚴肅的宗教議題,談些較輕鬆的信仰現象吧!念大學時班上有位哲學天才,頗具思辨慧根,教授講的非但一聽就懂,且能舉一反三,是我們考前救急的小老師。此君上大二修形上學竟出現類似宗教啟示的靈動,某日突然宣布創立一方「形上教」,自命為教主,且立即向系上同學傳達天意以招募信眾。在其精神感召下,不久一名大一小女生便隨侍左右,被封為副座;看兩人出雙入對,樂在其中,大家不知是羨慕還是嫉妒。四十多年過去了,教主早已當上教授,更成國內殯葬教育大老;副手則從電視臺的文化人嫁作醫師娘,相夫教子去了。我曾當著二人面提及此事,卻見一笑置之,果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反倒令我悵然良久。
老同學的靈動最終以二人拆伙收場,但是過去臺灣曾有位軍中作家盧勝彥,靈動後遠走美國宣教,更以「蓮生活佛」之尊創立「真佛宗」,如今全球信眾多達百萬,已蔚為新興教派代表。再往前回顧一百多年,失意考生洪秀全在廣州靈動,宣布創立「拜上帝會」,前往廣西傳教,再聚集信眾揭竿起義,二十年內拿下中國半壁江山;若非內訌崩盤,如今恐怕既非民國亦無人民共和國,大家都是「太平天國」子民,從此天下太平矣。由上面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準教主必須具備領袖魅力的人格特質,可於自身靈動後迅速將教義擴散至凡夫俗子,使之轉化為善男信女,但這一切無不繫於團體之有無。宗教乃團體活動,信仰則屬個人抉擇;人們可選擇信任何宗教,或完全不信教。而一旦真正信教則必須加入教團成為信徒,否則仍歸門外漢。
我自認為宗教門外漢,更想當人生自了漢,這種性格跟教主大異其趣,南轅北轍,處於兩個極端。但我近年卻越發覺得自己像老同學那般有所感悟靈動,進而想著書立說,記錄我的靈性之旅。高中生命教育設有「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一科,在老之將至之際,自己知行不合一的人格,竟然奇妙地統整在一道,流過心田從手中釋出,屬靈似地寫成書冊。這是我的第二十二種生命教育著作,將三年來的靈性修持付諸文字,說與有緣人聽。「大智教」是個人自我教化結晶,推己及人為自度度人,但無意立宗設派聚眾傳教。我只想提出一套不同的聲音,宣揚「靈性即性靈」的道理。此一途徑明顯與宗教信仰背道而馳,但我卻深感道喜充實,倍覺溫馨。我欲以大智教化體現靈性發展,別人若不敢或不願由死觀生,只能無緣地無言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