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群與己:社會組




【生死義理2448

看來中小學「社會科」的內容的確很重要,重要到足以影響改朝換代及國家興亡。其實更厲害的是高中念「社會組」的人,例如本世紀三位民選總統、一位副總統,再加上三位行政院長,都是臺大法律系畢業生。法律學屬於「社會科學」的基本學科,其餘大致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及統計學,至於心理學則跨領域至自然科學。三位總統跟我是同時代的人,他們能夠出人頭地都拜讀社會組之賜,我在高中被分至社會組卻有些無奈。當時我念的成功高中每屆有十幾班,屬於社會組的僅四班,且大多報考丁組法商科。像我這樣想報考乙組文科的,每班皆為寥寥無幾的個位數。何況我功課差到連大學都考不上,只能勉強進三專;但心想過去連五專都沒有念,就走向二度重考之途了。其實文科歸於人文學而非社會科學,但在臺灣二者常被放到一道講,彷彿人文也跟科學沾上了邊。

高二踏進社會組正值1970年,七○年代可謂臺灣最為風雨飄搖的時期,釣魚臺事件、退出聯合國、對日本斷交、蔣介石去世等國內外政治事件接踵而來,社會人心也呈現出兩個極端,一是彷彿亡國在即惶惶不可終日,另一則為呼籲眾志成城就此背水一戰,其中尤以後者更是大張旗鼓。猶記聯合國席位不保之前某日,臺北一夕之間大街小巷全面掛上紅布幅,上書「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十二個大字。不久大學聯考作文亦以「自立自強說」為題,令十萬學子感受到比考上大學還迫切的絕續存亡氣氛。這是一種前所未見難以言喻的社會景象,身處其中令我完全無心於課業,個人存在抉擇既奇妙且荒誕地呼應著社會脈動,讓我蠢蠢欲動,不安於室,結果就在選擇追隨街頭遊行隊伍的盲從下,自聯考體制中澈底掉隊了。

當年是考試領導教學的閉鎖時代,社會組學生就被很有默契地排除於化學、物理甚至數學課程之外,全心全力強化史地教學。社會組要考國文、英文、數學、三民主義、歷史、地理等六科,我因為重考,加上頭一年另報考專科,兩年內總共征戰三回聯考,對歷史與地理再怎麼說也下了不少工夫。那陣子的絕活兒是熟記地圖,任何一條鐵路或河流沿線城鎮,我都可以依方向加以羅列;至於歷史年份及朝代更迭,至今猶能記得大半。不過日後有則笑話,道盡了對社會組史地課的荒謬之諷刺。其大意為當年的地理課實為歷史,而歷史課則歸主義;此指地理仍講二十多年前大陸棄守時的行政區域,與事實完全不符;而歷史更充滿漢賊不兩立的意識型態,不啻為政治宣傳張目。這些故步自封的現象,於今想來不禁令人莞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