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自然主義:超自然




【生死義理1448

西方的自然科學以戡天御物為志,到頭來一切皆人為,完全失去了自然的本來面目。其實西方的「天」長期為基督宗教所護持,主張有一至高的上主創造萬物,凡事俱體現造物主的目的意旨,人類不能憑一己之私去改變破壞它。因此在主後至中世紀的一千五百年間,天主教會的宇宙觀都未逾越柏拉圖和亞理斯多德的理性觀點。然而及至近代文藝復興以後,基督新教及英國國教興起,揚棄天主教守貧守貞的教誨,開始尋求改善世俗生活之道,以戡天為主的科學與技術進步,遂不為教會所禁止,更由此開出資本主義的大道。上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韋伯著有《基督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即對此有所闡釋。基督宗教打造天人兩隔,神聖界與世俗界不能混淆。凡人生活的身心安頓,唯有寄望超越的上主,及其於世間代表的教會。

記得我在大三時修習「倫理學」,講到人倫關係必須根據道德良心而行事;此一良心在西方需由超越的天主來保證,而東方的儒家則相信內在的良知良能已然俱足。超越與內在的相異,分判出儒家的非宗教性質。尤有甚者,西方人心目中的超越天或超自然,不止指向基督宗教,也兼及各式各樣的神秘主義。由於自然界亦屬受造物,其上尚有超自然的力量乃理所當然。但這點跟東方尤其是道家思想可謂大異其趣,因為道家主張「道法自然」,一切順乎自然可也,此外無他。這種基於文化差異所呈現的異質立場,不免見仁見智。若順此思維予以深化彰顯,則梁漱溟、馮友蘭等學者視中國人乃係「沒有宗教的民族」,就有著一定的正當性。換言之,華人沒有超自然信仰甚至不信教的此一特徵,其實乃屬自然而然的人文化成之事,不妨順其自然。

基督宗教指向超自然,儒家看重人文,道家崇尚自然,這些觀點對於大智教化「向死而生」的本體論,有著不同的影響與作用。若相信有神,則人們有限的一生背後,必有超自然力量在指點大家行事,且藉著信仰必可於死後得永生。這已不是能否證明確有其事的問題,而屬於高度美感體驗的境界。換言之,相信超自然乃是「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的個人情意感受,不應放在認知層面來臧否。既然一切信不信由人,我乃執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肯認並宣揚心目中的「大智教化」。大智教化的意理或意識型態全名為「後科學人文自然主義華人應用哲學」,簡稱「天然論義理學」;這是我積四十年之經驗,所拈出的安身立命、了生脫死之道,我著書立說寫《學死生》,分為應用義理與義理應用兩部分,正是對此一立場的多所闡揚發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