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華人家庭教育學 20



華人家庭教育學:文化傳承

    建構華人家庭教育學並非劃地自限或標新立異,而是民族自省及文化傳承。西學東漸後,終於在上世紀初廢除科舉考試,整個中國的教育理念與實踐,都發生了翻天覆地大轉變和大革新,結果卻走向全盤西化的道路。西式教育搬來中土不是不好,而是不足,更可能不相應。一百多年過去,兩岸四地先後受到資本主義洗禮而達於繁榮富裕的境地,反身而誠,反璞歸真,已到了該讓家庭教育改弦更張的時候了。具體作法是把傳統儒家教誨去蕪存菁、推陳出新,並且納入道家的教化智慧,使得家庭教育顯得更為親切踏實、平易近人。什麼是道家式大智大慧?近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莊子道德教育減法思想研究》提供了部分答案。

    一般華人大多以為倫理道德教育是儒家專利,孔孟之徒竭力教人成聖成賢,道家老莊卻反其道而行,主張絕聖棄智,等於明目張膽反對教育了。殊不知道家的苦口婆心正是因為看見儒家的盲點,而提倡反璞歸真。胡適曾把儒家和道家分別歸類為人文主義及自然主義,大致不差;道家對人的看法可以跟盧梭以降的自然主義兒童教育相呼應,認為人性深層具有自然純真的一面,應該加以開啟彰顯,而非被人為的倫理道德框架所遮蔽。在新親子關係的呼喚下,親職和子職教育都應該反省是否要重新出發。創新不一定要標新立異以譁眾取寵,向古人借智慧也是可行途徑,「儒道融通」以打破「獨尊儒術」便是一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