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家庭教育學:現代華人家庭
近年「後現代」的說法此起彼落,不少人朗朗上口卻不明究竟。用最簡單的話說,後現代精神可概括為「質疑主流、正視另類;肯定多元、尊重差異」,此主要乃針對「現代性」而論。但是要理解後現代不能只看字面,因為後現代與現代既「歷時」又「共時」;後現代固然生成於現代之後,但現代並未終結,而與後現代並存。較佳的認識是,若僅指時序則目前最好稱「當代」,而把「後現代」視為當代之中一股批判「現代」規準的反動;現代性傾向整齊劃一格局,後現代性則體現多元拼貼效果。以此考察現代華人家庭,恐怕非但達不到後現代程度,尚且停留在前現代階段;此指父母的教養觀,仍受制於古老儒家的家訓傳統。
家訓傳統的教化核心在於「倫常」,由此生成「上尊下卑」和「嚴管勤教」之類不對等的單向關係,這點在安土重遷的傳統農業社會之宗族或家族中尚能有效操作,到如今步入現代化工商業社會的小型核心家庭,親子關係甚至被視為「類師生關係」或「類平輩關係」。這已在一些實證研究中得到佐證,尤其是教育水準較高的族群,更傾向於認同與支持。換言之,在時代演進和社會變遷情況下,傳統的親子倫常垂直關係已經鬆動;當然它不可能變成水平關係,但仍足以形成斜向關係,以呼應上述的「類」型。由此可見,現代華人家庭若要堅持傳統儒家式的家教、家訓及家法,恐怕窒礙難行,向道家偏移或許是可行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