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教化之人生三齡 42 / 48)
安寧療護雖然人道,卻力有所不逮,於是真正嚴肅且不可迴避的問題,乃不時橫亙在人們眼前,也就是能否同步實施安樂死。「安樂死」一辭取材自《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句,用以翻譯西文所謂「容易的速死」;因其速死,所以少有痛苦。安樂死無疑要提早結束生命,類似自殺,為天主教所不容,卻無妨於其他非公教人士的認同,英國哲學家培根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擁護者。十九、二十世紀間,許多無神的人文主義者,也相當欣賞並提倡安樂死的人道精神,無奈當希特勒藉安樂死之名,大肆屠殺猶太人及其他非阿利安民族,遂令其背上萬劫不復的黑鍋。此一污名化直至半世紀後才略見緩和,部分國家或是地區陸續通過相關法案,造福病患速死以免活受罪。最近立法的國家是加拿大,但它們特別要求只限本國公民,以免美國人越界去尋死。
美國為聯邦國家,州法亦見效力;過去曾有數州投票自決安樂死,皆以些微差距功虧一簣。但有些州並不反對「醫師協助自殺」,只是執行的要求相當嚴格。這主要用於末期患者,在醫師協助下撤除維生器材,或注射藥物以結束生命;其中前者歸自然死而爭議不大,後者則需慎重行事。如果未經機構或制度性的評估便冒然執行,最終不免吃上官司而受牢獄之災,「死亡醫生」卡福肯就是一例。他游走於法律邊緣,成功協助過一百二十九人自殺;但為爭取立法,主動又替一人加工安樂死,並錄下全部過程送交電視臺播出,引起全國譁然,被判刑二十五年,而於八年半之後假釋,但被要求不能重蹈覆轍,不久便抑鬱以終。其傳奇故事於2010年被HBO拍成電視電影,還請當事人擔任顧問,由艾爾帕西諾主演,得到艾美獎影帝。這是我近年在生死學課堂上,所播放的最佳教學影片之一。
卡福肯的出發點正是人文主義和人道主義,卻被各派宗教信徒視為洪水猛獸,擔心納粹式民族滅絕的復辟。反對者最常引用的理由,乃是邏輯上的「滑坡論證」;此指倘若大開方便之門,便有可能向下滑坡,而由量變到質變,最終導致不樂見的結果,因此必須嚴格把關絕不動搖。該論證無視於人類理性之收斂作用,但邏輯論證卻是最基本的推理活動;一旦失去理性支持,論證即歸無效。回到安樂死問題核心來看,現今所討論者並非漫無邊際,而是特別針對受盡病痛折磨的人所發,例如臺灣所保持世界記錄之一的植物人存活期。此即高中時出車禍的王曉民,前後臥床四十七年,其父母不斷上書總統請求安樂死,但礙於法令不夠周全,直到二老先後辭世仍未見改善,當事人終於在被人遺忘中,於七年前走完令人遺憾的一生,享年六十四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