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性靈的靈性



【反身而誠】

    過去二十載我嘗試建構生死學,曾提出「生物-心理-社會-倫理-靈性一體五面向人學模式」,意指人必然為一整體,但可從五方面來考察。其中靈性代表精神面,而跟心理面有所不同;靈性可視為較高層的心智狀態。官方生命教育最高境界是「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不少人會想到宗教信仰上面去,我卻推崇晚明以降文學小品「獨抒性靈」的書寫風格。林語堂對此情有獨鍾,從而成為幽默大師。至於我所嚮往的「性靈的靈性」,可視為一份追求美感體驗的人生信念。哲學家梁漱溟和馮友蘭都認為廣大華人沒有正式的宗教信仰,果真如此,大家倒不如培養一些性靈化的生活情趣來得充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