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立言 16:《護理學哲學——一項科學學與女性學的科際研究》(二)

 


 

我研究波普是在197888年間,當時科學哲學內部出現典範轉移已有十數年之久;但是一頭栽進他的宏大理論中,我對外界變化大致無感。三年後重拾書本為升等打拼,意外接觸到護理學哲學,由此展開另類研究。這時我所面對的典範轉移,包括科學哲學由邏輯主義轉向歷史主義,以及研究方法由理性分析轉向意義詮釋。「典範轉移」之說來自美國科學史學家孔恩,意指當一門學科的信念系統有所改變,連帶影響及研究路線與結果;例如物理學由笛卡兒的推力轉向牛頓的拉力、由牛頓的絕對時空轉向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等,都根本改變了人們的宇宙觀。而孔恩正是引導邏輯主義轉向歷史主義的關鍵人物,他於1965年跟波普有一場世紀之辯,雖然雙方各執一詞,各行其是,但從知識發展史回顧,波普的思想已不合時宜,集史學、哲學、社會學於一身「科學學」乃應運而生。

 

《護理學哲學》共分二部六章,首部為〈綜論性觀點〉,討論科學哲學的英美與歐陸兩大學術傳統,並拈出女性主義科學學作為研究典範,進而建構出女性主義的護理學哲學;次部〈分論性觀點〉則分研究方法、方法學、知識學三層次,深化探究護理學哲學。但這本升等代表作僅處理了哲學中的知識學,並未涉及倫理學;護理倫理學相關論述,另行納入升等參考作《性愛、生死及宗教》內,自此銜接上我後來長期關注的生死議題。由於在銘傳升等,兩部著作商請學校於1996年出版,但僅屬內部發行。七年後代表作被專門出版醫護著作的華杏公司列為教科書改寫上市,更名為《護理科學哲學》,提供研究所的理論課之用。護理屬於專業實務導向學科,專科及大學生學臨床都來不及,很少安排理論課。我的書大概只有研究生派得上用場,自己也的確受邀前往臺大及成大護理所演講。

 

       現代護理學由南丁格爾在十九世紀中葉所創,納入大學獨立設系則是二十世紀以後的事情,最初只能列在醫學院之內。由於醫學的科學性極強,醫學教育及研究遂有相當嚴格的學術要求,護理寄人籬下常未達標而不能不低頭。上世紀中葉以後,一群英美護理學者形成高度自覺,並在全球範圍內追求共識,終於創生重大典範轉移;其所採取的新興立場正是女性主義,並特別看重其中的「關懷」論述。一九八零年代初期,兩位美國女性主義教育學者吉利根和諾丁斯,不約而同先後出版《不同凡響》及《關懷倫理》二書,楬櫫了作為倫理學最新流派「關懷論」的誕生。護理因此受到莫大激勵,遂拈出「關照」(carecaring)為自家本事,而與醫學「診療」(curecuring)構成互補互利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此後護理學設置學院及博士班,終於打造成道術兼具受人尊敬的「助人專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