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學思憶往 68 :師資培育




    我自幼是個不用功的孩子,經常被老師修理,因此總是敬而遠之,從未想到要當老師,至少在三十一歲進博士班以前依然如此。此前我在傳媒界工作,影視圈的風花雪月不時吸引著我,要放下捨得還真的費了一番工夫。一旦走向學術之路,大抵也就選擇了傳道授業的教學生涯。我至今已做了三十七年專兼任教師,其間包括服役當教官;那其實就是我的生涯之始,只是淺嘗即止,未曾發心。在漫長的教師生涯中,有二十三年半身分是職等薪級最高的正教授;回頭看中小學教師,彷彿天壤之別,直到開始教師資生,以及後來帶在職生,竟深感慚愧不已。原來專科以上的老師統統不夠「格」,因為我們從未受過教師專業訓練,不曾獲頒教師證;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證書,充其量只算認證學歷及學位,完全無關於教學專業,這才是我的心虛之處。

    我在寫《教育學是什麼》的時候,才發現教育學的核心學科不是歷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外緣知識,而是完全屬於自家的課程論與教學論。此二者主要在指引老師如何從事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我在當了十八年老師後,才真正見到它們是如何傳授和運作的。2001年秋季我初次教到師資生,當時他們甄選嚴格,進入學程修業兩年再加實習一年,往往必須延後畢業,但同學們都認為相當值得,因為實習時每月可領公費八千,待遇不差。銘傳屬中等教育學程,出路包括國、高中及高職,實習學校可由學生自選,報到後在各行政單位輪流服務,教學則上學期見習、下學期親自上陣。我除在校授課外,還身為責任區域內的實習輔導教師,一年至少必須到所屬實習老師的服務學校去訪視兩回;上學期通常是拜訪校長及主任,下學期則參與實習老師教學演示,並擔任總評。

    正是於走訪師資生實習學校,在其教學演示的課堂上,我才算體認到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的實際運作,等於給自己補課,著實汗顏!面對自己的學生在講臺上一絲不苟地戰戰兢兢進行演示,投影片加各式教具一應俱全,課桌椅的擺設,以及聽課學生的活動參與和反應對話,無不在設計之列,更不用說我手邊一冊印刷精美、內容充實的教案。待演示結束後,先由旁聽的其他老師提問,再請該校帶實習的指導教師講評,最後由我這個遠道而來的輔導教師做總結,兩節課下來等於一場大陣仗。看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為追逐教師夢,竟然願意接受如此嚴苛的訓練,目的正是想以作育英才來安身立命;相形之下,我之所以走上當老師的路,的確顯得太不經意也太不夠專業了。我的實習訪視最近距住家十分鐘,最遠去到雲林西螺,都是寶貴的教學相長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