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真理是開放而有變化的,事實真偽需要通過觀察認定;而歷史真相的還原,則繫於當事人的表陳與史料的佐證。我的父親是南京大屠殺見證人,他親耳聽到半夜機關槍不斷掃射的屠殺聲,次日清早又被拉去清理現場,親眼看見兩萬具中國平民的屍體,在長江內載沉載浮,或在江邊堆積如山;這不是屠殺是什麼?日本人至今仍在硬拗,說沒有屠殺這回事。然而即使人證物證俱全,但事情恐怕會如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書中所言,歷史只發生一次,所以不久便會被人們淡忘,成為可有可無輕飄飄的說法,被幾行文字一筆帶過。回顧多少英雄豪傑、慘烈故事,不也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被波浪淘盡,變得幾乎無影無踪了嗎?在臺灣只有一件事是例外,那就是「二二八事件」,但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政治炒作。
任何一段歷史無疑都有其真相,但是在還原的過程中,事實認定卻不免摻雜價值判斷。即使是一部《二十五史》,循例由後代為前代治史,但如此一來,改朝換代的恩怨情仇,又如何擺脫得掉呢?再者,民族情感因素也夾雜其中,揮之不去。例如南北朝以南朝為正統、北朝為外邦;但北朝較南朝更強盛、更永祚,只因歷史由後世漢人執筆,而北朝盡係異族所立罷了。前面提到的日本人否認南京大屠殺也是一樣,屬於民族情感作祟的結果。由此我們便發現一件事,那就是歷史真相的還原,實繫於史觀如何建立;從海洋島國史觀看,臺灣當然跟大陸沒有任何淵源。但真正的問題則是,我們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俗話說:「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像當今臺灣,追查歷史元凶固然重要,但是將來是否還保有「亞洲四小龍」的名分,恐怕更值得努力。
臺灣當然不像東帝汶,但是不亟思從歷史心結中走出來,就有可能淪為菲律賓式或泰國式的動盪不安。我們若老是在試探兩岸紅色底線,則外部武力介入隨時會發生。美國人管不管?這要看我們值幾斤幾兩。波斯灣頭一回出現危機,美國突然揮兵攻打伊拉克,理由是伊國併吞科威特。伊拉克宣稱科威特原本即屬自己的一個省,但那是幾千年前帝國時代的事情。也許歷史真相的確有這麼一段,但美國大軍壓境,卻絶非為了維繫或改寫歷史,而是為了保護本身在科威特開採原油的特權。臺灣有這個份量,讓美國人為我們挺身而出嗎?何況對手還是中國大陸。我相信以史為鑑的真義乃是「爭一時,也爭千秋」,把我們放在歷史和社會的景深裏,便成為「人無逃於天地之間」的寫照,此時執政者的政治智慧,正影響著千萬老百姓的生活安頓,著實不可不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