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關懷學 02:諮 商

 


 

「諮商」與「輔導」經常相提並論,二者也可視為相同專業;像國內專業團體稱「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由其所推動的專業證書則名為「諮商心理師」及「臨床心理師」。此二者都必須具備碩士資格方能報考,比同類型的助人專業「社會工作師」要求更高。我在考大學時除哲學系之外也考慮過心理系,因為高中時讀了一些心理書,從而發現精神分析直指人心的深不可測。當然那時我對哲學和心理學都是外行,但知道心理學相當晚近才從哲學分出,距我考大學還不足一百年。無奈心理系劃歸醫農為主的丙組,跟我報考的文科乙組相去甚遠;不過還是有機會沾上邊,因為教育心理系在乙組。當年只有師大和輔大有此系,我不想當公費生,就把輔大教心系填在哲學系前面;不料繳卷前隨手擦掉一題六分數學題,結果以五分之差與教心系失之交臂。

 

哲學系頭一年必修心理學,念些「精神、心靈、意識、行為」等課題,感覺上比哲學的「地、水、火、風」有意思得多,乃下決心轉往教心系,又因為審查時國文差一分而落空。雖然二度與之差肩而過,且我還另選生物系為輔系,卻仍未忘情於心理學,就跑到對面大樓去選課。但教心系並非心理系,開課多屬應用心理學,遂讓我有緣接觸到人格、變態以及輔導諮商等課題,為我自己的顛倒夢想疑難雜症尋求解藥和出困之路。輔大教心系後來兩度改名為應用心理系及心理系,也從文學院劃歸理工學院又到社會科學院。至於我仍鍥而不舍由出困到出國,真的去美國讀了一學期心理系,卻又因為夜長夢多而放棄,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在傳播界當小記者混了幾年,到頭來還是重拾哲學書本考取博士班,所幸四年下來順利學成,從此任教至今。

 

三十五歲那年進銘傳商專當副教授並兼行政職,整天在校任教和上班。當時全校皆為女生,教師中博士不多,長官看我有高學位遂找我當兼職輔導教師,為小女生開示解惑。當年輔導工作尚未有專業證照,且學生輔導也是教師職責之一,我遂以僅有的一些相關常識濫竽充數兩年,倒也可堪勝任。後來學校想擢升我為輔導中心主任,我自知力有所不逮,不能再外行充內行便主動告一段落。不久專業制度實施,有一落日條款規定當過兩年輔導主任可直接報考心理師,思及不免悵然。更妙的事還在後頭,為因應大學評鑑,我一度當上銘傳社會科學院院長,下轄教育心理系後改為諮商心理系,主任很誠懇邀請我去教「生死學概論」。想我大半輩子哲學生涯還真的跟心理諮商結下不解之緣,何不順勢在建構新生死學之際,將哲學諮商融入其中多所發揮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