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美:自然美



何者為自然美?一位英國詩人說得好:「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自然界的和諧狀態,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案;即使令人驚恐的火山爆發,也有其雄渾壯闊之美。自然美值得我們欣賞,我們也可以嘗試在生活中,去啟動各式各樣的美感體驗。回憶起我大學時為了修生物輔系,自我要求把基礎科學課程全部學過一遍,就這麼念起普通物理學來了。高中讀文組,三年級的物理課聊備一格,連實驗室都沒踏進過一步,沒想到上了大學還有機會補課。不過物理課實在太像數學課,習題解不完;對我而言,實在沒太多吸引力。直到有一天做聲學實驗,助教叫我們用絨布去摩擦一根金屬管,管內布滿木屑粉;有趣的是,待摩擦出一定頻率後,木屑會受到振動而呈現整齊的波紋分布狀。大自然頭一次以其微妙的現象,讓我感受其中的和諧與韻律,絕非如今音響上面那種示波畫面所能比擬。

學生時代有一回搭火車,坐在貨車廂,因為天氣太熱,載送的鴨蛋提前孵化了。雞蛋鴨蛋不知吃過多少粒,這倒是頭一次看見蛋殼自動裂開,裏面迸出一團濕漉漉的醜小鴨來;可是不到五分鐘,它卻變身為一隻黃澄澄、毛絨絨的小天使,煞是美麗可愛!更美的是,圍繞著我的不只一隻,而是上百隻吱吱喳喳的小傢伙。那天我成為臨時老母鴨,與一群小可愛在車廂地板上廝混了一兩個小時,度過此生中最難忘的炎熱下午。其他我看見過打娘胎脫穎而出的動物,還有小貓與小狗,但是小孩的生產就無緣一見了。自然美至少包括數學美、物理美、化學美、動物美,當然也少不了人體美。而那令人聞之色變的SARS冠狀病毒,在電子顯微鏡的掃瞄下,也呈現出迷人的構造。我想自然美也像藝術美一樣,屬於某種和諧狀態的輝映。

我曾多次去大陸旅遊,中國地大物博,山川壯麗,人文薈萃,可觀之處甚多,不少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自然遺產」或「世界文化遺產」;後者係藝術美,前者便是自然美。有兩個景點令我印象難以磨滅,而且都是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其一是長白山天池,1993年暑假我前往吉林長春開會,會後吉林大學招待出遊,最遠去到朝鮮邊境的天池。那兒是死火山口,山坡由碎石組成,完全不見路,只有遊客踏出來的羊腸步道。我們冒著攝氏四、五度低溫和強風,手牽著手辛苦抵達池邊,眼睛為之一亮,心胸頓時開闊,果然不虛此行。其二是川北九寨溝,2003年夏末我在四川大學短期講學,學校安排外出旅遊。三名臺灣人湊在一車大陸遊客中,搭遊覽車上山,還沒出成都市便發生車禍。折騰了一整天,花了十四小時才抵達目的地,但我還是要說:鬼斧神工,確實瑰麗,令人嘆為觀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