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面向:中 產
社會科學對中產階級的認定有客觀標準,但是人們主觀上的「自我感覺良好」也很重要。雖然像小國不丹的人民「幸福感」很強,但那畢竟屬於道家式桃花源的特例;倒是臺北市的「幸福指數」在全球名前茅,值得進一步考察。臺北市常被譏諷為「天龍國」,但這正反映出它在中華民國各縣市之內的高端地位;從老病學來看,光是平均餘命居全國之冠就應該被肯定。其實任誰也看得出首善之區教育水準高、商業化普及、醫療資源集中,加上全民健保的落實,在在讓都會居民真正感受到無後顧之憂,連後事料理都不需要太操心。這才是最真實的個人處境,足以作為老病學的立論基礎。
老病學的建構反映出大智教化的宏旨,為中老年人提供一套能夠落實且無後顧之憂的人生信念系統,此即追求「儒道融通」下的「中年中產中隱」。人到中年若得躋身中產衣食無缺,當屬儒家式「有為」的結果;然而知命後開始入老,就應該逐漸向道家式「無為」的中隱靠攏。中隱不但是生活型態,更屬心靈境界,這點容後再談。倒是中產價值必須護持,那就是「永續發展」。在一個開放社會中,宏觀的國家治理和組織管理要強調發展,微觀的個體成長也需講究。眼前各地華人社會無不重視經濟,讓百姓活在中產下方得安定中求進步。此乃老病學之基座,卻可能受到政治力量衝擊而有所動搖,必須防範於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