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老病學 12




社會面向:風 

    老病纏身又無藥可救的活受罪絕非任何人所樂見,何況受罪的不止是當事人,更連累從事照顧的家屬,這些都是現代社會過度醫療化所導致的弊病。尤其當衛生保健整體條件大幅提昇後,許多人都活出了應有水準,但相對所面臨的內外風險也同步增加。像癌症多發於中老年人身上,根據統計國人有百分之二十八的機率罹癌,更早已高居死亡原因首位多年。為使得健保支出開源節流,實施預防醫學以降低各種疾病的罹患風險已成當務之急。事實上這的確為老病學在社會面向上的重大課題,尤其是通過大智教化向中老年人推廣風險意識以自求多福,更可視為建構老病學用以深化生死學的主要目的。

    強化風險意識進一步促成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概念的提倡,跟保險業關係密切。過去人們不樂意主動買保險,如今卻樂此不疲,足見觀念上已出現重大變革。不僅如此,由政府所執行的社會保障制度,更為民眾帶來福祉,像強制性的全民健保就屬於規避風險的良法美意。我曾在《殯葬與生死》寫下:「人一旦生病就可能接受醫療照護,目前臺灣的醫療照護服務雖然有全民健康保險在支付,不過碰上重大傷殘或疾病,對家計仍難免構成沉重負擔。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這也許是時下人們流行買保險的原因;換句話說,大家已經具備了規避風險的意識。」不過花錢買安心還是不如積極鍛鍊身心來得務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