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兒童的身心發展已經接近青少年,家長和 老師的關注重點,也跟對十歲以下孩子有所不同。再說,高年級生心智活動已日趨多樣,不似以前那般單純可辨;尤其當他們涉入媒體及網路世界,再加以對兩性情感的好奇探索,表現出來的「小大人」行為與心態,往往不是成人能夠全面把握的。至於高小生全日上課,核心家庭進入第一輪空巢期,父母如何自我調整也是問題。這多少是時下的寫照,而在半個多世紀前我那個時代,情況似乎有所不同。我印象中自己在小學後期迅速長高長大,食量暴增;由於晚上留校補習而包飯,我通常一頓要吃五大碗飯才下桌。至於補習回到家已經九點多,睡覺前唯一的娛樂乃是黑白電視影集,主要是戰爭片。那時候沒有手機、網路和電玩,我僅有的嗜好是收集郵票與泡泡糖畫片,以及看漫畫書。
今日的動漫族已不止是孩子,反而以高中及大專生為主力;我小時候沒有日本漫畫可讀,完全以在地作品為本。現在回想起來,我的一些歷史和文學啟蒙知識,還是拜連環圖畫之賜才得以吸收。當年我感興趣的是《阿三哥》、《大嬸婆》、《陳三五娘》、《三藏取經》、《小俠龍捲風》、《地球先鋒號》等故事,反倒是對一般同年齡層所熟知的「諸葛四郎及魔鬼黨」毫無印象。這其中或許有些城鄉差距,畢竟我從頭到尾都是城裏孩子,讀的又是私立學校,加以惡補壓力無所不在,所見十分狹隘,這多少影響及我日後的心靈世界。如今的小學生雖然已經擺脫升學補習的夢魘,卻又面臨其他生活技能的挑戰,例如英語、電腦甚至學習某種樂器等。我對這些技術樣樣都不靈光,卻無損於我成為大學教授;以此觀之,父母家長大可放心讓孩子去自由發展吧!
我的網誌主要是以個人經驗談的方式,引領讀者嘗試去樹立自己的人生觀。依我之見,人生觀大約要到十五歲以後才有跡可循;在這之前,每個人受到的都是相同的教育,現今稱為「九年一貫」。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具有國小和國中的兩部分,其中國小又分為初、中、高三階段,兒童在其中是循序漸進、更上層樓地受教,我對此主張定向的快樂學習。我心目中的定向乃是民族文化教育,一個孩子只曉得外國童話卻沒聽說過中國神話,其處境著實可悲。對岸於十年前藉著奧運向全球宣示成為崛起中的大國,世界各地也興起學講漢語的風潮。臺灣再怎麼說也屬於中華文化的覆蓋範圍,年輕一代無論如何不能失去文化的根本。近年兩岸都在提倡讓孩子讀經,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