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化」為佛家用語,有超度、點化之意,用來借題發揮,不失為方便法門。天然哲大智教宣揚的是一套華人應用哲學,佛家思想隨著原始佛教自東漢魏晉時期傳入中土,較儒道二家晚了八、九百年,在彼此激盪消融之下,形成為本土文化的「三家」,提供華人自我貞定人生哲理的活水源頭。其中佛家在其印度傳統影響下,相信因果輪迴業報之說,似與儒道現世主義扞格。但在「美育化宗教」的洗禮後,可以再接受現世主義進一步度化,將輪迴觀美化成為純粹空靈的浪漫體驗,從而擺脫掉現實中顛倒夢想。大智教秉持自身的主動能動性,足以把佛道二教度化、純化、美化為道佛二家,使之開展為「心性體認本位」人生實踐。
世間各教無不劃地自限自圓其說,大智教無意以美育取代之,卻樂於加以度化之。這屬於宗教觀解的典範轉移,一般宗教無不希望以其神聖性去度化世俗之人,大智教卻主張逆勢操作,以世俗的人性本真去消融神聖之虛妄。在西方有一例證,即是提出以人文主義對治基督宗教的〈人文主義者宣言〉,其1933年首版簽署者包括杜威,有一條明示「宗教必須日益為生活樂趣服務」;至2003年第三版則強調其立場為「受理性引導、受熱情鼓舞、受經驗開示,鼓勵我們美好、充分地活出生命」。這屬於以世俗度化神聖的努力,大智教認同但強調本土轉化。華人不仰慕神聖卻主張成聖成賢,也算是人文主義,需要用自然主義度化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