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大智教 4-4 宇宙論:科 學


 

        當宇宙論從哲學步入科學領域,所呈現的面貌就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了。科學宇宙論走計量和觀測途徑,實事求是無徵不信。而隨著理論物理學及天文望遠鏡不斷深化發展,過去百年間已足以提供人們一幅目不暇給的宇宙圖象。近年英國宇宙學家巴羅著有科普讀物《宇宙之書》,從托勒密講到牛頓及愛因斯坦,同時引介後現代宇宙、非主流宇宙以及失控的宇宙等各式各樣新穎觀點。值得一提的是,書中以一小節講述哲學家康德所提出的「星雲假說」;他描繪太陽系是由自轉氣體與塵埃共同組成,類似雲霧狀故稱「星雲」。此說至今仍在活躍運用,可視為哲學家通過想像與觀察,在科學宇宙論及天文學方面的重大貢獻。

 

        現當代的科學宇宙論根據天文學家的觀察和推算,發表了一些數據,幾乎已形成科普常識。例如宇宙的壽命約為一百三十七億歲,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約有一千億個發光發熱的恆星,又整個宇宙中又大約有一千億個銀河般的星系等等。在常識之外,巴羅更宣揚一種稱作「人擇原理」的觀點,它大致是說人類所觀測到的現存宇宙,在形成過程中出現了各種變項與常數,到頭來竟恰到好處地在地球上創造出生命,尤其是具有認知意識的人。換言之,是人類所面對的這個特定宇宙,彰顯出我們的存在。此一頗具「萬法唯心造,存在即被知」哲學意味的論點,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溫堡肯定,構成另一種「偶然與必然」論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