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大智教 1-4 西方古代哲思:後 期

 


 

        古代哲學在蘇、柏、亞師徒「三傑」傳承達到高峰時期,其後則進入「希臘化」時期,這指對於希臘文化的接續。此期重要的自然哲學家仍集中在雅典,斯多亞學派的「芝諾學校」和伊壁鳩魯的「花園學校」都在柏拉圖「學院」附近。當時還有另一批懷疑主義者,首先提出「存而不論」的思維方法,至二十世紀被現象學家胡塞爾發揚光大。伊壁鳩魯自然哲學承繼且深化了德謨克利圖原子論,認為宇宙是「機械」的;而斯多亞學派則創生「有機」的宇宙模型,其特徵為連續性和主動性。由於機械跟有機自然哲學宇宙觀莫衷一是,且更早的希臘思想風貌亦呈現多樣,使得懷疑主義者有理由退一步想,嘗試將各種爭議存而不論。

 

        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隨著他的早逝而式微,繼起的羅馬帝國將羅馬城打造成跟雅典城與亞歷山大城平起平坐的政治及文化中心。羅馬時期最重要的自然哲學家就是托勒密,在自然哲學宇宙觀方面,「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的「地球中心說」成為主流思想長達一千四百年,直到「哥白尼革命」為止。亞氏雖然建立了地球中心同心圓宇宙觀,但並不能證明天體運行所涉及的計算和預測,這需要通過數學來達成。希臘幾何學家歐幾里德將畢達格拉斯的數學證明作出進階發展,讓後來的阿基米德加以應用,這些都為托勒密的數學天文學貢獻作出準備。其貢獻主要是整合柏拉圖的「定量」與亞里斯多德的「定性」兩大思維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