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哲學史多將前蘇格拉底時期分為宇宙論與人事論兩階段,意指哲學關注對象由外在宇宙逐漸擴充至內在人生。關注人事的思考剛開始經常流於詭辯,一直要到蘇格拉底提出「瞭解你自己」後方才撥雲見日。此言表示人之為人重在靈魂趨向善,其實早在前蘇時期就有人提倡,那便是畢達格拉斯。生於現今義大利的畢氏為數學家兼教主,據說他曾問學於泰利斯和亞納西曼德,並前往埃及接觸神秘宗教,使得他認為哲學的目的在於「愛好智慧」以改善人生。畢氏之所以為今人所熟知,乃在於他創立了一套集音樂、天文、算術、幾何在內的數學系統。就自然哲學而言,以「數」作為萬物本源的想法,直接影響到柏拉圖的思想。
當代哲學家懷海德曾表示,整部西方哲學史多少屬於柏拉圖著作的註腳,由此可見柏氏思想的原創與重要。柏拉圖為蘇格拉底的學生,著作多以對話錄形式呈現,其所關注的哲學問題遍及宇宙與人生。他最原創的自然哲學思想在於本體論方面的「觀念論」,依此調和前蘇時期自然哲學第二代對於世界變或不變的相對觀點。觀念世界不變,變動的是物質世界,但後者終歸虛幻。這點頗似佛家所言「萬法唯心造」,因此觀念論也稱為「唯心論」。至於柏氏的宇宙論,則請出工匠神德米古來型塑物質,使之臻於美善。工匠設計出地球與天體的共構模型,同時建立了以地球為中心的天文學,從而影響及其學生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