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大智教1-1 西方古代哲思:早 期

 

西方古代哲思:早 

 

        自然哲學源於自然神話,開展出自然科學,可視為後者的前身。從神話走向哲學屬於感性的秘思轉變為理性的邏輯,而從哲學發展為科學則歸於定性的理性思辨轉為定量的經驗測試;數學在後者中佔了決定性的角色。這主要是西方哲學論題,故從西洋神話談起。在哲學之前,荷馬史詩反映出希臘人的世界觀,接著赫西俄德寫下描繪宇宙創生過程,即從混沌中形成秩序,再通過大地女神藉著性愛交媾,為宇宙天地增添多元形態。神話是古人認識世界的方式,採用素樸的生殖意象表述無可厚非。類似情景亦可見於基督宗教所指亞當與夏娃的結合。但以生育觀解釋大自然形成終究不盡完善,古代哲學早期的理性思辨遂應運而生。

 

神話預示宇宙有秩序,提供哲學家理性思維的進路。米勒圖學派是蘇格拉底之前自然哲學第一代,該派哲學家共有三位:泰利斯、亞納西曼德、亞納西米尼,三人有祖師徒關係。泰利斯主張萬物的起源是「水」,水帶來了生命;這屬於反思的原創哲學,後人乃視他為「西方哲學之父」。後二者分別提出「無限定」及「氣」為宇宙根源;無限定甚抽象,但用氣聚氣散去表示其不受限便較具體。第二代的赫拉克利圖及巴買尼底斯,則表示變與不變的「火」或「存有」之不同見解。第三代的恩培多克勒肯定「水、火、土、氣」四元素,阿那薩格拉更強調元素無限多。第四代的德謨克利圖另主張不可分割的「原子」才是萬物根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