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死學」肯認人係「向死而生」,希望通過「由死觀生」的社會教化,讓有緣人體現「輕死重生」的大智大慧,從而得以「安身立命、了生脫死」。此等「大智教化」的核心價值乃是「生命」與「關懷」,其學問哲理則為「後科學人文自然主義華人應用哲學」,以反映「文理並重、東西兼治;物我齊觀、天人合一」的教化理念和生命境界。以上表述呈現出我所倡議的新生死學正是八年來不斷深化的大智教化之具體內容,之所以再三書寫舖陳,是想從不同側面捕捉並展示自己思想的精華。在我看來,既有生死學已作為官方生命教育的重要課題,而我所發展的新生死學則歸民間大智教化的基本關注。大智教化乃是學校生命教育的民間版、成人版、擴充版與升級版,它更適用於從十八歲到八十歲的成年人安身與了生之需求。
「安身立命」係禪宗語,可引申為「安頓身心、樹立理想」,但這只屬於操之在我的主觀條件,另一部分則歸成之於天的外在形勢大環境。環境變化莫測,但終不外天道與人事二端,一旦出亂便演成天災人禍。以天災為例,在臺灣最令人聞之色變的便屬颱風與地震;前者尚可部分預測防範未然,後者則突如其來天崩地裂。像「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時刻,我因為住在離震央南投較近的嘉義,感受到的力度只能用驚恐來形容。那年我正好在南華生死所任教,適逢開學第一天半夜,幸好是住在木造宿舍內,只見驚天動地的震動搖晃但並未釀災。第三天所上組隊去附近雲林斗六災區救援,在一處名為「中山國寶」的樓塌現場蒐集災民失物。我們師生共待了三天,次日還是中秋節,在彷彿戰場的斷垣殘壁中收拾殘局,還要面對不時襲來的餘震而逃命,可謂一場駭人的生死洗禮。
一週後道路稍通,救援隊更深入重災區支援,那裏是離震央不遠的南投中寮「永平社區」,放眼看去更像戰地,因為一條永平路兩旁連棟的二樓磚房全部震垮只剩一層,毫無例外。此情此景令我大吃一驚,頓時憶起幾天前在斗六災區幾幢十二層大樓倒塌僅見五層,心想那七層罹難者早已壓作一團屍骨無存了。聽說永平路上人家皆住在二樓,於初震時逃至室外,但不久卻回到一樓守候,而於餘震時全家覆沒。天災自保基本原則「打雷勿待在空地,地震要逃往空地」,可惜當地居民完全忘記而化作冤魂。如果這算常識不足,那斗六人家於睡夢中瞬間作古,只能說是老天無眼所帶來的災禍。後者其實有部分算人禍,因為地方政府未能對建商偷工減料確實把關,被受災戶告上法庭,十一年後終得國賠近四億,但也挽不回四十三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