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兒童教育思想
兒童教育思想係指有關兒童的教育思想或哲理,中外都不乏先例,但是目前在兩岸四地華人社會所實施的教育體制幾乎全盤西化,連幼兒教育也不例外,因此論及思想或哲理仍以西方為重,待後文探討本土思想之際再予以轉化。說到西方哲學家或思想家對日後兒童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不能忽略的至少包括十七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洛克、十八世紀的法國思想家盧梭,以及二十世紀的美國哲學家杜威三人,他們分別彰顯了經驗主義、自然主義、實用主義思想。杜威更寫了一部論著《經驗與自然》,從實用觀點提出經驗的自然主義方法,可謂理念上集大成之作,對兒童教育的實踐頗具啟發價值。
經驗主義重視通過身體感官所形成的心智經驗,過去人們還相信人生下來尚有先天觀念的存在,但是洛克卻主張人心如白板,原本一無所有,寫什麼上去就產生什麼經驗,由此可見教育與教師的關鍵性任務。由於經驗主義教育重在灌輸,當以老師為中心;對此自然主義者並不認同,盧梭便主張讓孩童多接觸大自然,並且順其自然地適性發展,但其自然與人性皆為善的前提卻不一定都對。首先大自然並無善惡可言,而人性之複雜亦不可一概而論;較佳的教育方式是通過心理學設計課程與教學,激勵孩子找出自身興趣,並且懂得自我反省,這正是實用主義精神,亦即從有效的結果回頭證明學習的適切恰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